“六月玉泉來看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六月玉泉來看魚”全詩
芙蕖花開郎更遠,玉泉魚少亦無書。
分類: 西湖
作者簡介(貝瓊)
貝瓊(1314~1379)初名闕,字廷臣,一字廷琚、仲琚,又字廷珍,別號清江。約生于元成宗大德初,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年八十余歲。貝瓊從楊維楨學詩,取其長而去其短;其詩論推崇盛唐而不取法宋代熙寧、元豐諸家。文章沖融和雅,詩風溫厚之中自然高秀,足以領袖一時。著有《中星考》、《清江貝先生集》、《清江稿》、《云間集》等。
《西湖竹枝》貝瓊 翻譯、賞析和詩意
《西湖竹枝》是明代貝瓊所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六月時節,我來到玉泉,觀賞湖中的魚兒。
雨過之后,湖頭的芙蕖已經開放。
芙蕖花開得如此絢爛,可是我所思念的人卻離得更遠了。
玉泉中的魚兒也變得稀少,連一封書信也沒有傳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西湖的景色為背景,表達了詩人貝瓊對遠離故鄉的思念之情。詩人在六月時節來到西湖的玉泉,欣賞湖中游動的魚兒,展現了夏日湖光山色的美麗景致。
然而,詩人注意到湖頭的雨已經過去,芙蕖已經綻放,這象征著時間的流逝和事物的變遷。芙蕖盛開的美麗景象與詩人內心的情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此時,詩人心中所思念的人卻離得更遠了,令他倍感孤獨和寂寞。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玉泉中的魚兒的觀察,魚兒的減少象征著詩人與故鄉的疏離感。詩人還提及沒有收到一封書信,暗示著他與家鄉的聯系已經中斷,加深了他的思鄉之情。
整首詩詞以西湖的景色為藍本,以景寫情,通過描繪景物的變化和詩人的情感變化,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和離愁別緒。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詩人抒發了內心的情感,使讀者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感受到了詩人的思鄉之情,增添了詩詞的情感深度。
“六月玉泉來看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hú zhú zhī
西湖竹枝
liù yuè yù quán lái kàn yú, hú tóu yǔ guò jǐn fú qú.
六月玉泉來看魚,湖頭雨過盡芙蕖。
fú qú huā kāi láng gèng yuǎn, yù quán yú shǎo yì wú shū.
芙蕖花開郎更遠,玉泉魚少亦無書。
“六月玉泉來看魚”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