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圓通遍十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般若圓通遍十方”全詩
人天浩浩無差別,法界縱橫處處彰。
分類:
《頌》釋德韶 翻譯、賞析和詩意
《頌》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釋德韶。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暫下高峰已顯揚,
般若圓通遍十方。
人天浩浩無差別,
法界縱橫處處彰。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佛教思想中的般若智慧以及宇宙的無邊廣大和無差別性。詩人通過描繪高山的景象,表達了暫時放下一切世俗的追求,超越個人欲望的境界。般若圓通是佛教中的一種智慧,意味著超越相對的對立,洞悉事物的真實本性。詩人認為般若圓通遍布十方,即無處不在,不分人天,不分界限。詩詞表達了佛法的普及和宇宙的無邊無際,強調了一切眾生和事物的平等和彰顯。
賞析:
1. 詩人通過對高峰的描繪,寓意暫時放下世俗的繁雜,進入一種超越個人欲望的境界。這體現了佛教思想中的般若智慧和修行的態度。
2. 般若圓通是佛教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超越相對的對立,洞悉事物的真實本性。詩人認為般若圓通遍布十方,強調了它的普及性和無處不在的存在。
3. 詩人提出人天浩浩無差別的觀點,強調了一切眾生的平等。這種觀點與佛教主張的眾生平等和普遍慈悲的理念相契合。
4. 詩詞中的法界縱橫處處彰,表達了佛法的普及和宇宙的無邊廣大。它強調了佛法的存在和普遍性,以及宇宙的無限遼闊。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佛教思想中的智慧和宇宙的無邊無際。通過描繪高峰、般若圓通、人天無差別和法界普及的形象,詩人呈現了一種超越個人欲望和界限的境界,強調了眾生平等和佛法的存在。詩詞的意境深遠,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般若圓通遍十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頌
zàn xià gāo fēng yǐ xiǎn yáng, bō rě yuán tōng biàn shí fāng.
暫下高峰已顯揚,般若圓通遍十方。
rén tiān hào hào wú chā bié, fǎ jiè zòng héng chǔ chù zhāng.
人天浩浩無差別,法界縱橫處處彰。
“般若圓通遍十方”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