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氈衣繡縷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氈衣繡縷鋪”全詩
金輪銘武后,寶塔禮耶穌。
火樹銀花耀,氈衣繡縷鋪。
五丁開鑿后,欲界亦仙都。
分類:
作者簡介(黃遵憲)

黃遵憲(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詩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別號人境廬主人,漢族客家人,廣東省梅州人,光緒二年舉人,歷充師日參贊、舊金山總領事、駐英參贊、新加坡總領事,戊戌變法期間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撫陳寶箴推行新政。工詩,喜以新事物熔鑄入詩,有“詩界革新導師”之稱。黃遵憲有《人鏡廬詩草》、《日本國志》、《日本雜事詩》。被譽為“近代中國走向世界第一人”。
《香港感懷十首》黃遵憲 翻譯、賞析和詩意
《香港感懷十首》是清代黃遵憲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酋長虬髯客,
豪商碧眼胡。
金輪銘武后,
寶塔禮耶穌。
火樹銀花耀,
氈衣繡縷鋪。
五丁開鑿后,
欲界亦仙都。
中文譯文:
酋長的虬髯客,
豪商碧眼的胡人。
金輪銘刻著武后的名字,
寶塔向耶穌致敬。
火樹閃爍著銀花,
氈衣上繡滿了華麗的圖案。
五丁開鑿之后,
欲界也變成了仙境。
詩意和賞析:
《香港感懷十首》是黃遵憲對香港的感慨和贊美之作。詩中描繪了香港的多元文化和獨特魅力。
首先,詩中提到的"酋長虬髯客"和"豪商碧眼胡"分別指的是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們。"酋長虬髯客"可能指的是具有統治地位的外來移民,而"豪商碧眼胡"則指的是富有商人,這兩句表達了香港多元文化的特點。
接著,詩中出現了"金輪銘武后,寶塔禮耶穌"。這里描述了香港融合了佛教和基督教的宗教文化。"金輪"指的是佛教中的法輪,"銘武后"指的是佛教傳說中的武后,而"寶塔禮耶穌"則指的是基督教的寶塔向耶穌致敬。這表達了香港宗教包容和和諧的一面。
隨后,詩中描述了"火樹銀花耀,氈衣繡縷鋪"。這里描繪了香港的繁華景象。"火樹銀花"形容了燈火輝煌的夜景,"氈衣繡縷"則指的是華麗的裝飾和繡花的衣物。這兩句表達了香港的繁榮和繁華。
最后,詩中提到"五丁開鑿后,欲界亦仙都"。這里指的是香港自然環境的變遷。"五丁"可能指代香港的五條主要河流,"開鑿"表示改造和開發。"欲界亦仙都"則表達了香港經過改造后的美麗景觀,將香港形容為人間仙境。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香港的多元文化、宗教包容和繁華景象,同時也暗示了香港自然環境的變遷。通過表達對香港的感懷和贊美,詩人展現了香港獨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氈衣繡縷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āng gǎng gǎn huái shí shǒu
香港感懷十首
qiú zhǎng qiú rán kè, háo shāng bì yǎn hú.
酋長虬髯客,豪商碧眼胡。
jīn lún míng wǔ hòu, bǎo tǎ lǐ yē sū.
金輪銘武后,寶塔禮耶穌。
huǒ shù yín huā yào, zhān yī xiù lǚ pù.
火樹銀花耀,氈衣繡縷鋪。
wǔ dīng kāi záo hòu, yù jiè yì xiān dōu.
五丁開鑿后,欲界亦仙都。
“氈衣繡縷鋪”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