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積金如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便積金如斗”全詩
蠻云迷寶譬,脂夜蕩花妖。
龍女爭盤鏡,鮫人斗織綃。
珠簾春十里,難遣可憐宵。
分類:
作者簡介(黃遵憲)

黃遵憲(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詩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別號人境廬主人,漢族客家人,廣東省梅州人,光緒二年舉人,歷充師日參贊、舊金山總領事、駐英參贊、新加坡總領事,戊戌變法期間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撫陳寶箴推行新政。工詩,喜以新事物熔鑄入詩,有“詩界革新導師”之稱。黃遵憲有《人鏡廬詩草》、《日本國志》、《日本雜事詩》。被譽為“近代中國走向世界第一人”。
《香港感懷十首》黃遵憲 翻譯、賞析和詩意
《香港感懷十首》是清代詩人黃遵憲的作品。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便積金如斗,
能從聚窟消。
蠻云迷寶譬,
脂夜蕩花妖。
龍女爭盤鏡,
鮫人斗織綃。
珠簾春十里,
難遣可憐宵。
中文譯文:
積蓄金如斗,
能從窟穴散。
蠻云迷寶石,
脂粉夜間飄舞。
龍女爭奪鏡子,
鮫人斗爭錦緞。
珠簾下的春天十里,
難以遣散可憐的夜晚。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香港的感懷之情。詩人黃遵憲通過細膩的描繪,展現了香港的繁華和多元文化的景象。他提到了香港人勤勞積蓄金錢的生活態度,以及這些金錢的流動和消費。詩中還描繪了夜晚的景象,有迷離的蠻云和花妖的幻影,暗示了夜晚的繁華和歡樂。詩人還提到了龍女爭奪盤鏡和鮫人爭奪織錦的場景,暗示了香港是一個繁忙而競爭激烈的地方。最后,詩人以珠簾春十里來形容香港的春天,表達了對香港繁華夜晚的思念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精煉的語言描繪了香港的繁華景象,展示了作者對香港的情感和思考。詩中運用了一系列意象和修辭手法,如金錢如斗、蠻云、脂夜、龍女、鮫人等,使詩詞充滿了鮮明的形象和生動的色彩。詩人通過描寫夜晚的繁華景象,抓住了香港的特點和魅力,展示了香港的多元文化和繁榮的一面。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和形象的描寫,傳達出對香港的感懷之情,令人回味無窮。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香港的描繪,展示了其繁華和多元文化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香港的思念和對繁榮的渴望。詩詞通過形象生動的描寫和精煉的語言,讓讀者感受到香港的獨特魅力,并引發對香港的思考和想象。
“便積金如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āng gǎng gǎn huái shí shǒu
香港感懷十首
biàn jī jīn rú dòu, néng cóng jù kū xiāo.
便積金如斗,能從聚窟消。
mán yún mí bǎo pì, zhī yè dàng huā yāo.
蠻云迷寶譬,脂夜蕩花妖。
lóng nǚ zhēng pán jìng, jiāo rén dòu zhī xiāo.
龍女爭盤鏡,鮫人斗織綃。
zhū lián chūn shí lǐ, nán qiǎn kě lián xiāo.
珠簾春十里,難遣可憐宵。
“便積金如斗”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