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大小混方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九州大小混方書”全詩
難言赤狄初何種,終痛庭堅祀忽諸。
兩帝東西爭戰國,九州大小混方書。
喁喁鶼鰈來無路,久已縱橫海大魚。
分類:
作者簡介(黃遵憲)

黃遵憲(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詩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別號人境廬主人,漢族客家人,廣東省梅州人,光緒二年舉人,歷充師日參贊、舊金山總領事、駐英參贊、新加坡總領事,戊戌變法期間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撫陳寶箴推行新政。工詩,喜以新事物熔鑄入詩,有“詩界革新導師”之稱。黃遵憲有《人鏡廬詩草》、《日本國志》、《日本雜事詩》。被譽為“近代中國走向世界第一人”。
《和鐘西耘庶常德祥律門感懷詩》黃遵憲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鐘西耘庶常德祥律門感懷詩》是清代黃遵憲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內容較為晦澀,下面是一種中文譯文及對其詩意和賞析的解讀:
執梃降王走傳車,
先擒月愛后東閭。
難言赤狄初何種,
終痛庭堅祀忽諸。
兩帝東西爭戰國,
九州大小混方書。
喁喁鶼鰈來無路,
久已縱橫海大魚。
譯文:
手持儀仗下降王走傳車,
先擒月愛后走東閭。
難以言說赤狄初時是何種族,
最終痛惜庭堅祀忽然消失。
兩位帝王東西爭戰國家,
九州大小紛亂如同方書。
喁喁鶼鰈來卻沒有道路可走,
久經滄海的大魚已經縱橫自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敘事和抒懷的方式,描繪了一個動蕩不安的時代背景。詩中提到了許多歷史和神話中的典故,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識來理解。
詩的開頭描述了執梃降王(指鐘離權)下車的場景,隨后又提到了擒拿月愛(指少司命)后走向東閭(指東方的門戶)。這部分內容表達了對權力斗爭和政治紛爭的觀察和感慨。
接著詩人提到了赤狄,赤狄是古代北方蠻族的代稱,這里隱喻著亂世之初的混沌和不明朗。庭堅祀是指祭祀廟宇中的神壇,詩中表達了對廟宇祭祀儀式消失的痛惜之情。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兩位帝王東西爭戰的場景,九州大小混方書是指九州之間的大大小小的戰爭和紛爭,形勢復雜混亂。喁喁鶼鰈來無路表達了在混亂的時代中,有些人或勢力已經沒有了立足之地。久已縱橫海大魚則暗示一些勢力已經在亂世中獲得了長期的利益和權勢。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獨特的表達方式揭示了當時社會和政治的動蕩不安,展現了詩人對權力斗爭和亂世現狀的觀察和思考。
“九州大小混方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zhōng xī yún shù cháng dé xiáng lǜ mén gǎn huái shī
和鐘西耘庶常德祥律門感懷詩
zhí tǐng jiàng wáng zǒu chuán chē, xiān qín yuè ài hòu dōng lǘ.
執梃降王走傳車,先擒月愛后東閭。
nán yán chì dí chū hé zhǒng, zhōng tòng tíng jiān sì hū zhū.
難言赤狄初何種,終痛庭堅祀忽諸。
liǎng dì dōng xī zhēng zhàn guó, jiǔ zhōu dà xiǎo hùn fāng shū.
兩帝東西爭戰國,九州大小混方書。
yóng yóng jiān dié lái wú lù, jiǔ yǐ zòng héng hǎi dà yú.
喁喁鶼鰈來無路,久已縱橫海大魚。
“九州大小混方書”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