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磧路掛金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青天磧路掛金微”全詩
胡雁哀鳴飛不渡,黃云戍卒幾時歸?
分類:
作者簡介(徐禎卿)

徐禎卿(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國,漢族,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鎮,后遷居吳縣。明代文學家,被人稱為“吳中詩冠”,是吳中四才子(亦稱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之絕句而為人稱譽。
《從軍行》徐禎卿 翻譯、賞析和詩意
《從軍行》是明代徐禎卿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青天磧路掛金微,
明月洮河樹影稀。
胡雁哀鳴飛不渡,
黃云戍卒幾時歸?
譯文:
廣袤的磧路掛著微弱的金色,
明亮的月光下,洮河旁樹影稀疏。
胡雁悲鳴,飛翔無法渡過,
黃色的云朵下,邊塞守軍何時歸來?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明代時期的戰亂景象和士兵從軍的辛酸遭遇。詩人以簡練的筆墨,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對戰爭的痛苦和對歸鄉的渴望之情。
賞析:
1. 詩歌的開篇以青天磧路掛金微的描繪,展現了廣袤邊塞的壯麗景色。金微指的是太陽的余暉,暗示著黃昏時分的遼闊沙漠。這一景象給人一種遼闊而壯美的感覺。
2. 接著,明月洮河樹影稀的描繪增加了詩歌的凄涼氣息。洮河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一條重要河流,這里的樹影稀疏,暗示著邊疆的荒涼和孤寂。
3. 詩中的胡雁哀鳴,飛不渡,表達了士兵離鄉背井的痛苦和無法回家的無奈。雁是古代中國文人筆下常用的借喻,代表著離別和思鄉之情。
4. 最后兩句黃云戍卒幾時歸?表達了詩人對邊塞守軍的思念和對和平歸鄉的期盼。黃云指的是烽火戰爭中煙塵滾滾的景象,戍卒則代表著一直堅守在邊疆的士兵。
《從軍行》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戰爭時期士兵的辛酸和對家園的思念,展現了明代時期邊塞的蒼涼和孤寂。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詩人巧妙地表達了對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對戰爭的痛苦反思,使讀者在感受詩人情感的同時,也對戰爭的殘酷性產生思考。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凝練的意象,傳遞出深邃的情感,給人以強烈的沖擊力。
“青天磧路掛金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óng jūn xíng
從軍行
qīng tiān qì lù guà jīn wēi, míng yuè táo hé shù yǐng xī.
青天磧路掛金微,明月洮河樹影稀。
hú yàn āi míng fēi bù dù, huáng yún shù zú jǐ shí guī?
胡雁哀鳴飛不渡,黃云戍卒幾時歸?
“青天磧路掛金微”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