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買士卻何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千金買士卻何為”全詩
黠虜欲逃頭可購,名王未獵客先知。
分類:
作者簡介(唐順之)

唐順之(公元1507~1560)字應德,一字義修,號荊川。漢族,武進(今屬江蘇常州)人。明代儒學大師、軍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進)城內青果巷易書堂官宦之家。 嘉靖八年(1529)會試第一,官翰林編修,后調兵部主事。當時倭寇屢犯沿海,唐順之以兵部郎中督師浙江,曾親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僉都御史,巡撫鳳陽,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禎時追謚襄文。學者稱"荊川先生"。
《塞下曲贈翁東厓侍郎總制十首》唐順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塞下曲贈翁東厓侍郎總制十首》是明代唐順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千金買士卻何為,
一間過于十萬師。
黠虜欲逃頭可購,
名王未獵客先知。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當時明朝邊境的軍事現狀以及對軍費的反思。詩中通過對比千金購買士兵和一間裝備過于昂貴的營房,表達了對軍費浪費的質疑和思考。詩人認為,以巨額金錢購買士兵,卻無法發揮出應有的軍事實力,反而浪費了財力。而對于敵對勢力來說,只要有足夠的財富,就可以買通一些士兵,使其逃離戰場。而且,被稱為名王的將領也未必能夠捕獲逃亡的敵人,因為這些敵人常常能夠提前得到消息,避開追捕。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有力的語言,揭示了軍費浪費和戰爭管理不善的問題。詩人以千金買士和一間過于昂貴的營房作為象征,批評了明朝當時的軍事制度和管理方式。詩中的黠虜(指敵對勢力)逃離的情景,揭示了內外勾結的問題,提醒人們要警惕軍中的腐敗現象。
此外,詩中的對比也凸顯了作戰準備和軍隊管理的重要性。僅僅依靠金錢的投入是不夠的,更需要有效的組織和指揮,以及對戰爭形勢的準確判斷。詩人通過"名王未獵客先知"這句話,表達了對將領的期望,希望他們能夠早已預測到敵人的動向,及時采取措施,確保邊境安全。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既是對當時軍事現狀的批評,也是對軍隊管理和軍費運用的思考,以及對將領智慧和能力的期望。通過簡練的語言和生動的形象,唐順之成功地傳達了他對明朝軍事問題的關切和思考。
“千金買士卻何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āi xià qū zèng wēng dōng yá shì láng zǒng zhì shí shǒu
塞下曲贈翁東厓侍郎總制十首
qiān jīn mǎi shì què hé wéi, yī jiān guò yú shí wàn shī.
千金買士卻何為,一間過于十萬師。
xiá lǔ yù táo tóu kě gòu, míng wáng wèi liè kè xiān zhī.
黠虜欲逃頭可購,名王未獵客先知。
“千金買士卻何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