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吹笛武陵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月明吹笛武陵川”全詩
莫怕炎洲饒毒癘,一冬飛雪似胡天。
分類:
作者簡介(唐順之)

唐順之(公元1507~1560)字應德,一字義修,號荊川。漢族,武進(今屬江蘇常州)人。明代儒學大師、軍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進)城內青果巷易書堂官宦之家。 嘉靖八年(1529)會試第一,官翰林編修,后調兵部主事。當時倭寇屢犯沿海,唐順之以兵部郎中督師浙江,曾親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僉都御史,巡撫鳳陽,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禎時追謚襄文。學者稱"荊川先生"。
《南征歌六首》唐順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南征歌六首》是明代唐順之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南征為題材,描繪了南方戰場上的壯麗景象和士兵們的英勇無畏。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月明吹笛武陵川,
馬上行人望跕鳶。
莫怕炎洲饒毒癘,
一冬飛雪似胡天。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南方征戰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戰士們的贊美和勵志,以及對他們戰勝艱險和困難的信心和鼓勵。
首先,詩的開篇寫道:“月明吹笛武陵川”,形象地描繪了南方征戰的景象。月明的夜晚,士兵們吹奏著笛子,笛聲回蕩在武陵川上,表現出壯士們英勇無畏的精神。
接著,詩中寫到:“馬上行人望跕鳶”,表達了士兵們騎馬奔行的英姿,他們放眼望去,只能看到天空中飛翔的鳶鳥,這暗示著他們所面臨的戰斗的艱巨和險峻。
接下來的兩句“莫怕炎洲饒毒癘,一冬飛雪似胡天”,表達了面對南方戰場上的惡劣環境,士兵們不畏艱險和疾病的態度。炎洲指的是南方地域的炎熱和瘴氣,而毒癘則指的是疾病。詩中的“一冬飛雪似胡天”用雪來比喻戰場上的險惡環境,暗示著寒冷和殘酷的戰斗,但士兵們卻像胡人一樣堅韌不拔。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南方征戰的場景和士兵們的英勇精神。通過對士兵們的稱贊和鼓勵,表達了對他們奮勇向前、戰勝困難的信心和敬意。這首詩詞具有激勵人心的作用,向讀者傳遞了積極向上的戰斗精神和堅定的意志。
“月明吹笛武陵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án zhēng gē liù shǒu
南征歌六首
yuè míng chuī dí wǔ líng chuān, mǎ shàng xíng rén wàng diǎn yuān.
月明吹笛武陵川,馬上行人望跕鳶。
mò pà yán zhōu ráo dú lì, yī dōng fēi xuě shì hú tiān.
莫怕炎洲饒毒癘,一冬飛雪似胡天。
“月明吹笛武陵川”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