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參寧殺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曾參寧殺人”全詩
能回造化筆,或冀一人生。
毛遂不墮井,曾參寧殺人。
虛言誤公子,投杼惑慈親。
白璧雙明月,方知一玉真。
虛傳一片雨,枉作陽臺神。
縱為夢里相隨去,不是襄王傾國人。
分類:
作者簡介(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系尋陽,上崔相渙三首》李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系尋陽,上崔相渙三首》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這首詩共有三段。下面分別對每段進行分析。
第一段:
邯鄲四十萬,同日陷長平。
能回造化筆,或冀一人生。
這段詩表達了對邯鄲和長平兩個歷史重要戰役的感慨。邯鄲是冀州的州府,歷史上曾是古代中原平定冀州地區的重要戰略要點,邯鄲四十萬指的是那里的軍隊。長平是古代中國戰國時期的一場重要戰役,李白用同日陷長平來表達邯鄲和長平兩個歷史事件同時發生的意義。接下來的兩句是對造物主的回應,希望能夠創造出一個杰出的人物來。這一段情感深沉,表達了作者對歷史的思考和對人生的期望。
第二段:
毛遂不墮井,曾參寧殺人。
虛言誤公子,投杼惑慈親。
這段詩以兩個古代故事來展示對于言行和決策的警示。毛遂是古代中國的一個智者,他以才華聞名,而詩中提到的不墮井意味著他在文化修養上保持了純潔。曾參是另一個古代智者,他的名言“寧死不降”被廣泛傳頌。接下來的兩句反映了言行的重要性,虛言誤公子指的是虛假言辭導致了公子的偏誤,而投杼惑慈親則表示錯誤的行動影響了他的家人。這一段用兩個故事來警示人們要慎言慎行,不可輕信虛假之言。
第三段:
白璧雙明月,方知一玉真。
虛傳一片雨,枉作陽臺神。
縱為夢里相隨去,不是襄王傾國人。
最后一段通過對比真假來表達人生的價值和真理的追求。白璧雙明月用來比喻真理和真實,虛傳一片雨則表示虛假的傳聞。陽臺神指的是神奇的大力水手。詩人表示只有通過對真正的事物的認知,才能理解真理的存在。最后一句意味著雖然在夢中也能相隨,但并不代表是襄王傾國人。這一段表達了對真理的追求,以及警示人們不要被虛假的傳聞所迷惑。
總體來說,《系尋陽,上崔相渙三首》通過對歷史事件的回味、對言行和決策的警示以及對真理的追求,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和對真理的尊重。具有強烈的歷史意義和深刻的思想內涵。
“曾參寧殺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ì xún yáng, shàng cuī xiāng huàn sān shǒu
系尋陽,上崔相渙三首
hán dān sì shí wàn, tóng rì xiàn cháng píng.
邯鄲四十萬,同日陷長平。
néng huí zào huà bǐ, huò jì yī rén shēng.
能回造化筆,或冀一人生。
máo suì bù duò jǐng, zēng shēn níng shā rén.
毛遂不墮井,曾參寧殺人。
xū yán wù gōng zǐ, tóu zhù huò cí qīn.
虛言誤公子,投杼惑慈親。
bái bì shuāng míng yuè, fāng zhī yī yù zhēn.
白璧雙明月,方知一玉真。
xū chuán yī piàn yǔ, wǎng zuò yáng tái shén.
虛傳一片雨,枉作陽臺神。
zòng wèi mèng lǐ xiāng suí qù,
縱為夢里相隨去,
bú shì xiāng wáng qīng guó rén.
不是襄王傾國人。
“曾參寧殺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