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在浮云淺處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月在浮云淺處明”全詩
樓頭夜半風吹斷,月在浮云淺處明。
分類:
作者簡介(道潛)
道潛(1043—1106)北宋詩僧。本姓何,字參寥,賜號妙總大師。於潛(今屬浙江臨安)浮村人。自幼出家。與蘇軾諸人交好,軾謫居黃州時,他曾專程前去探望。元祐中,住杭州智果禪院。因寫詩語涉譏刺,被勒令還俗。后得昭雪,復削發為僧。著有《參寥子集》。
《江上秋夜》道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江上秋夜》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道潛。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雨暗蒼江晚未晴,
井梧翻葉動秋聲。
樓頭夜半風吹斷,
月在浮云淺處明。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秋夜的江上景色。雨水使得江面顯得陰暗,天色還未完全放晴。江邊的梧桐樹葉在秋風中翻動,發出秋天的聲音。在樓的頂端,半夜時分,風吹斷了樂聲,只剩下寂靜的夜晚。月亮隱沒在飄浮的淺淺云層之間,閃耀著微弱的光芒。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意象豐富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江上秋夜的景色,展示了作者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感受和對時光變幻的思考。
詩的開頭描述了暮色中的蒼江,雨水使得江面顯得暗淡,預示著秋天的到來。接著,詩人以井梧的翻動來表現秋天的聲音,使讀者能夠感受到秋天的氛圍。
在詩的后半部分,作者轉向描寫樓頂的景象。夜半時分,風吹斷了樓中的樂聲,寧靜降臨,突出了夜晚的寧靜和靜謐。最后兩句表達了月亮隱沒在浮云之間的景象,月光透過云層,映照出微弱的光芒,給整個景色增添了一絲神秘感。
這首詩詞通過對江上秋夜景色的描繪,表達了對自然景物的敏感和對時光流轉的思考。作者以簡練而準確的語言,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使人們能夠在閱讀中感受到秋夜的寧靜和美麗。
“月在浮云淺處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shàng qiū yè
江上秋夜
yǔ àn cāng jiāng wǎn wèi qíng, jǐng wú fān yè dòng qiū shēng.
雨暗蒼江晚未晴,井梧翻葉動秋聲。
lóu tóu yè bàn fēng chuī duàn, yuè zài fú yún qiǎn chù míng.
樓頭夜半風吹斷,月在浮云淺處明。
“月在浮云淺處明”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