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子賢主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崔子賢主人”全詩
何意上東門,胡雛更長嘯。
中原走豺虎,烈火焚宗廟。
太白晝經天,頹陽掩馀照。
王城皆蕩覆,世路成奔峭。
四海望長安,顰眉寡西笑。
蒼生疑落葉,白骨空相吊。
連兵似雪山,破敵誰能料。
我垂北溟翼,且學南山豹。
崔子賢主人,歡娛每相召。
胡床紫玉笛,卻坐青云叫。
楊花滿州城,置酒同臨眺。
忽思剡溪去,水石遠清妙。
雪盡天地明,風開湖山貌。
悶為洛生詠,醉發吳越調。
赤霞動金光,日足森海嶠。
獨散萬古意,閑垂一溪釣。
猿近天上啼,人移月邊棹。
無以墨綬苦,來求丹砂要。
華發長折腰,將貽陶公誚。
分類:
作者簡介(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經亂后將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李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什么意思上東門,胡雛又長嘯。
中原跑老虎,烈火焚燒宗廟。
金星白天一天,頹陽掩余照。
王城都顛覆,世路成跑陡峭。
四海望長安,我們西笑顰眉。
蒼生懷疑落葉,白骨空相互安慰。
聯合似雪山,打敗敵人誰能預料。
我垂北溟翼,而且學習南山豹。
崔子賢主人,歡樂每相召。
胡床紫玉笛,但因青云叫。
楊花滿州城,置酒同旅游。
忽然想起剡溪去,水石遠清妙。
雪盡天地明,風開湖山貌。
悶為宇文洛生詠,醉發昊越調。
赤霞動金光,天足以森海嶠。
獨自散萬古意,閑垂下一條小溪釣魚。
猿接近天上啼,人們把月亮邊劃。
沒有用墨綬苦,來丹砂要。
頭發長折腰,將給陶侃責備。
* 此部分翻譯來自Baidu,僅供參考
“崔子賢主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ng luàn hòu jiāng bì dì shàn zhōng, liú zèng cuī xuān chéng
經亂后將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
shuāng é fēi luò yáng, wǔ mǎ dù jiāng jiǎo.
雙鵝飛洛陽,五馬渡江徼。
hé yì shàng dōng mén, hú chú gèng cháng xiào.
何意上東門,胡雛更長嘯。
zhōng yuán zǒu chái hǔ, liè huǒ fén zōng miào.
中原走豺虎,烈火焚宗廟。
tài bái zhòu jīng tiān, tuí yáng yǎn yú zhào.
太白晝經天,頹陽掩馀照。
wáng chéng jiē dàng fù, shì lù chéng bēn qiào.
王城皆蕩覆,世路成奔峭。
sì hǎi wàng cháng ān, pín méi guǎ xī xiào.
四海望長安,顰眉寡西笑。
cāng shēng yí luò yè, bái gǔ kōng xiāng diào.
蒼生疑落葉,白骨空相吊。
lián bīng sì xuě shān, pò dí shuí néng liào.
連兵似雪山,破敵誰能料。
wǒ chuí běi míng yì, qiě xué nán shān bào.
我垂北溟翼,且學南山豹。
cuī zi xián zhǔ rén, huān yú měi xiāng zhào.
崔子賢主人,歡娛每相召。
hú chuáng zǐ yù dí, què zuò qīng yún jiào.
胡床紫玉笛,卻坐青云叫。
yáng huā mǎn zhōu chéng, zhì jiǔ tóng lín tiào.
楊花滿州城,置酒同臨眺。
hū sī shàn xī qù, shuǐ shí yuǎn qīng miào.
忽思剡溪去,水石遠清妙。
xuě jǐn tiān dì míng, fēng kāi hú shān mào.
雪盡天地明,風開湖山貌。
mèn wèi luò shēng yǒng, zuì fā wú yuè diào.
悶為洛生詠,醉發吳越調。
chì xiá dòng jīn guāng, rì zú sēn hǎi jiào.
赤霞動金光,日足森海嶠。
dú sàn wàn gǔ yì, xián chuí yī xī diào.
獨散萬古意,閑垂一溪釣。
yuán jìn tiān shàng tí, rén yí yuè biān zhào.
猿近天上啼,人移月邊棹。
wú yǐ mò shòu kǔ, lái qiú dān shā yào.
無以墨綬苦,來求丹砂要。
huá fà zhǎng zhé yāo, jiāng yí táo gōng qiào.
華發長折腰,將貽陶公誚。
“崔子賢主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