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參差族成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語參差族成血”全詩
一語參差族成血,忠賊相持各凜凜。
豈知好丑隔形骸,父為孔鸞子為鴆。
人眾天定理則那,遺臭流芳且高枕。
分類:
《京口行》皇甫明子 翻譯、賞析和詩意
《京口行》是宋代皇甫明子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京口的士兵可用來征戰,酒可用來飲用。一句話中夾雜著不同的族類,他們為了忠誠而與叛逆相持,各自顯得威嚴冷峻。誰能知道好壞之間的差距只是外表,父親是孔鸞(美麗的鳥)而兒子是鴆(有毒的鳥)。人眾事定都有其道理,遺臭萬年而又自得高枕。
詩意:
《京口行》表達了作者對于人性和世事的思考。詩中提到了京口的士兵和酒,把兩者作為象征,探討了忠誠與叛逆、美麗與丑陋、善與惡之間的對立和沖突。作者認為人們常常只看外表而難以分辨真相,父親孔鸞和兒子鴆的對比也象征了善惡之間的差異。然而,作者同時也認為眾人的評判并非完全準確,有些事情只有時間和歷史的檢驗才能明了,而那些受到譴責的人或事物可能會留下長久的影響。
賞析:
《京口行》通過對士兵和酒的描寫,折射出人性和社會現象的多樣性和復雜性。詩中的一句話“一語參差族成血,忠賊相持各凜凜”暗示了社會中不同族類的人們因為忠誠或背叛而產生的沖突,以及他們之間威嚴和冷峻的對峙態度。這種對立的描繪使得詩詞充滿了戰爭與紛爭的氛圍。
詩中的對比也是該詩的一大特點。作者通過對父親孔鸞和兒子鴆的描寫,以及好丑、忠賊等對立概念的對比,表達了人們常常只看外表而難以辨別真相的思考。這種對比使得詩詞更加深入地探討了人性的復雜性和表象之下的真實。
最后兩句“人眾天定理則那,遺臭流芳且高枕”表達了作者對時間和歷史的看法。作者認為人們的評判并非絕對準確,有些事情只有經歷時間的檢驗才能得出結論。被人們嗤笑和譴責的事物也可能在歷史中留下深遠的影響,這種觀點暗示了作者對于歷史長河中真相的探尋和審視。
綜上所述,《京口行》通過對士兵、酒和對立概念的描寫,探討了人性、社會和歷史的復雜性。通過對比和對立的手法,詩詞展現了作者對人性和社會現象的思考,同時也表達了對于真相的追尋和審視。
“一語參差族成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ng kǒu xíng
京口行
jīng kǒu bīng kě yòng, jiǔ kě yǐn.
京口兵可用,酒可飲。
yī yǔ cēn cī zú chéng xuè, zhōng zéi xiāng chí gè lǐn lǐn.
一語參差族成血,忠賊相持各凜凜。
qǐ zhī hǎo chǒu gé xíng hái, fù wèi kǒng luán zi wèi zhèn.
豈知好丑隔形骸,父為孔鸞子為鴆。
rén zhòng tiān dìng lǐ zé nà, yí chòu liú fāng qiě gāo zhěn.
人眾天定理則那,遺臭流芳且高枕。
“一語參差族成血”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