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鰍鱔亦不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鰍鱔亦不鯨”全詩
危哉方寸地,風雨吹冥冥。
尺水增丈波,鰍鱔亦不鯨。
海桑空變易,天地終清寧。
分類:
作者簡介(林景熙)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陽,號霽山。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南宋末期愛國詩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釋褐成進士,歷任泉州教授,禮部架閣,進階從政郎。宋亡后不仕,隱居于平陽縣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撿拾帝骨葬于蘭亭附近。他教授生徒,從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際詩壇、創作成績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溫州歷史上成就最高的詩人。卒葬家鄉青芝山。著作編為《霽山集》。
《雜詠十首酬汪鎮卿》林景熙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雜詠十首酬汪鎮卿》是宋代詩人林景熙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淪惡易如墜,進善難如登。
危哉方寸地,風雨吹冥冥。
尺水增丈波,鰍鱔亦不鯨。
海桑空變易,天地終清寧。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對人生道德選擇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對善惡之間斗爭的感慨。詩中描述了惡劣的行為很容易陷入,而追求善良卻困難重重。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面臨著道德的抉擇,要在善惡之間作出正確的選擇并堅持不懈,可是這個過程卻異常艱辛。作者用幾個意象來形容這種困境,表達了自己的觸動和憂慮。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質樸的語言,展示了作者思考人生道德的深沉思考。首句"淪惡易如墜,進善難如登"表達了惡劣行為很容易陷入,而要追求善良卻困難重重。作者通過對惡劣行為的描繪,讓讀者感受到道德敗壞的容易性和危險性。
"危哉方寸地,風雨吹冥冥"這句表達了內心的掙扎和艱難。"方寸地"指的是內心深處,作者認為內心是一個危險的地方,隨時可能受到外界的風雨侵襲,使思想迷茫不清。
"尺水增丈波,鰍鱔亦不鯨"這句詩用微小的水波和鰍鱔來比喻人生的挫折和困境,表達了即使面對微小的困難,也可能無法輕易克服。鰍鱔雖然是水中的大魚,但無法成為鯨魚,說明即使面對困境,也難以做到驚人的突破。
"海桑空變易,天地終清寧"這句意味深長,表達了對世事變幻無常的感慨。"海桑"指的是海邊的桑樹,象征著時間的流逝和歲月的變遷。作者認為即使海枯石爛,天地失序,最終還是會回歸寧靜清凈。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通過對人生道德選擇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人性困境和善惡之間斗爭的感慨。它不僅反映了宋代社會的價值觀念,也具有普遍的人生哲理,讓人對善與惡的選擇產生深思。
“鰍鱔亦不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yǒng shí shǒu chóu wāng zhèn qīng
雜詠十首酬汪鎮卿
lún è yì rú zhuì, jìn shàn nán rú dēng.
淪惡易如墜,進善難如登。
wēi zāi fāng cùn dì, fēng yǔ chuī míng míng.
危哉方寸地,風雨吹冥冥。
chǐ shuǐ zēng zhàng bō, qiū shàn yì bù jīng.
尺水增丈波,鰍鱔亦不鯨。
hǎi sāng kōng biàn yì, tiān dì zhōng qīng níng.
海桑空變易,天地終清寧。
“鰍鱔亦不鯨”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