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影里飛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夕陽影里飛鴉”全詩
秋水磯邊落雁,夕陽影里飛鴉。
分類:
作者簡介(徐有貞)
徐有貞(1407~1472)初名珵(chéng),字元玉,號天全,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祝允明外祖父。宣德八年進士,授翰林編修。因謀劃英宗復位,封武功伯兼華蓋殿大學士,掌文淵閣事。后誣告殺害于謙、王文等,獨攬大權。因與石亨、曹吉祥相惡,出任廣東參政。后為石亨等誣陷,詔徙金齒(今云南保山)為民。亨敗,得放歸。成化初,復官無望,遂浪跡山水間。書法古雅雄健,山水清勁不凡,撰有《武功集》。
《題畫(二首)》徐有貞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畫(二首)》是明代徐有貞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山路只通樵客,
江村半是漁家。
秋水磯邊落雁,
夕陽影里飛鴉。
譯文:
山路只有樵夫走過,
江村中有一半是漁家。
秋天的水邊雁兒飛落,
夕陽的余輝中烏鴉飛翔。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山路、江村和自然景物,表達了明代人對寧靜、自然和田園生活的向往之情。詩人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勾勒出了山林中樵夫的孤獨與勤勞,江村漁家的寧靜與幸福。詩中提到的秋天的水邊雁兒飛落和夕陽余輝中的烏鴉飛翔,增添了一種季節感和自然之美,使整首詩詞更加生動。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形象的描繪,展現了明代人對山水田園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首句“山路只通樵客,江村半是漁家”,通過對山路和江村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寧靜的鄉村生活的喜愛。詩中的山路和江村成為作者詩意的象征,樵夫和漁家代表了勤勞和寧靜的生活態度。
接下來的兩句“秋水磯邊落雁,夕陽影里飛鴉”,通過描繪秋天的景物,增添了詩詞的季節感。秋天的水邊,雁兒飛落,夕陽的余輝中飛翔的烏鴉,給人以豐富的視覺感受,使整首詩詞更加生動有趣。
該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寧靜、自然和田園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勞動和平靜生活的贊美。整首詩詞意境清新,情感真摯,給人以寧靜、舒適的感受,使人愿意遠離紛擾,親近大自然。
“夕陽影里飛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huà èr shǒu
題畫(二首)
shān lù zhǐ tōng qiáo kè, jiāng cūn bàn shì yú jiā.
山路只通樵客,江村半是漁家。
qiū shuǐ jī biān luò yàn, xī yáng yǐng lǐ fēi yā.
秋水磯邊落雁,夕陽影里飛鴉。
“夕陽影里飛鴉”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