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聲萬壑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鐘聲萬壑連”全詩
金繩開覺路,寶筏度迷川。
嶺樹攢飛栱,巖花覆谷泉。
塔形標海月,樓勢出江煙。
香氣三天下,鐘聲萬壑連。
荷秋珠已滿,松密蓋初圓。
鳥聚疑聞法,龍參若護禪。
愧非流水韻,叨入伯牙弦。
分類:
作者簡介(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春日歸山,寄孟浩然》李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春日歸山,寄孟浩然》
朱紱遺塵境,青山謁梵筵。
金繩開覺路,寶筏度迷川。
嶺樹攢飛栱,巖花覆谷泉。
塔形標海月,樓勢出江煙。
香氣三天下,鐘聲萬壑連。
荷秋珠已滿,松密蓋初圓。
鳥聚疑聞法,龍參若護禪。
愧非流水韻,叨入伯牙弦。
【中文譯文】
紅色繩帶已留在塵埃中,
青山向佛神的飯筵謁問。
金繩展開覺醒的路,
寶船穿越迷失的河川。
嶺上的樹葉聚集成飛翔的拱,
巖石上的花朵覆蓋山谷的泉水。
塔形標志著海上的月亮,
樓閣的姿態出現在江邊的煙霧中。
芬芳的香氣遍布三天之下,
鐘聲回蕩在萬壑之間。
蓮花已經秋天結滿珠寶,
蒼松茂密覆蓋初月的圓形。
鳥兒聚集,仿佛聽見佛法的聲音,
龍似乎守護著參禪的修行者。
慚愧不配作流水的曲調,
卻得以加入伯牙的琴弦。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物描寫為主,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對山水之美和佛教文化之光的贊美之情。詩中以紅色繩帶、金繩、寶船等形象化的語言,將人們的心靈與自然環境相結合,賦予了自然景物以象征性和意義。
詩的前兩句描述了作者登山參拜佛神的場景,以朱紱遺塵和青山謁梵筵作為開篇,展示了作者對山水之美的贊美之情。接著,詩中描繪了金繩展開覺醒之路,寶船穿越迷失之川,表達了作者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的堅定和執著。
詩的后半部分通過描寫自然景物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山川之美的感動。嶺樹攢飛栱,巖花覆谷泉等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山川之間的景色。塔形標海月,樓勢出江煙則將山水景物與佛教文化相結合,營造出一種寧靜和莊嚴的氛圍。
最后兩句則以具體的意象,象征著作者自己在文學創作中的謙卑和敬畏之心。鳥聚疑聞法,龍參若護禪表達了作者對佛教文化中智慧和靜心修行的向往。最后一句愧非流水韻,叨入伯牙弦則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文學才華的謙虛和敬畏之情。
整首詩以山川之美和佛教文化為主題,通過豐富的形象描寫和象征化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自然與心靈的探索和贊美之情,表達了作者對真理和美的追求之心。
“鐘聲萬壑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rì guī shān, jì mèng hào rán
春日歸山,寄孟浩然
zhū fú yí chén jìng, qīng shān yè fàn yán.
朱紱遺塵境,青山謁梵筵。
jīn shéng kāi jué lù, bǎo fá dù mí chuān.
金繩開覺路,寶筏度迷川。
lǐng shù zǎn fēi gǒng, yán huā fù gǔ quán.
嶺樹攢飛栱,巖花覆谷泉。
tǎ xíng biāo hǎi yuè, lóu shì chū jiāng yān.
塔形標海月,樓勢出江煙。
xiāng qì sān tiān xià, zhōng shēng wàn hè lián.
香氣三天下,鐘聲萬壑連。
hé qiū zhū yǐ mǎn, sōng mì gài chū yuán.
荷秋珠已滿,松密蓋初圓。
niǎo jù yí wén fǎ, lóng cān ruò hù chán.
鳥聚疑聞法,龍參若護禪。
kuì fēi liú shuǐ yùn, dāo rù bó yá xián.
愧非流水韻,叨入伯牙弦。
“鐘聲萬壑連”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