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楫中流此際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擊楫中流此際心”全詩
沉舟東海當年恨,擊楫中流此際心。
綠樹沿江成都勃,浮云遮日幻晴陰。
風流且待明朝起,不耐長嘆萬馬。
分類:
《赴牯嶺途中》梁寒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赴牯嶺途中》是現代詩人梁寒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又溯長江控五老,
依然多難作登臨。
沉舟東海當年恨,
擊楫中流此際心。
綠樹沿江成都勃,
浮云遮日幻晴陰。
風流且待明朝起,
不耐長嘆萬馬。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在前往牯嶺的路途中的心情。詩人再次回到長江畔,仍然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但他仍然決心要攀登登山之巔。他回憶起曾經在東海中沉沒的船只,懷恨之情依然在心中。此刻,他在船中努力向前劃槳,內心充滿堅定。沿著江邊,綠樹郁郁蔥蔥,成都繁榮興旺,但是浮云遮住了陽光,天氣時晴時陰,給人以幻覺的感覺。詩人把風流的事情暫時放在一邊,等待明天的到來,他的心情無法平靜,就像無法忍受長時間的嘆息一樣。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意境深遠的語言描繪了詩人的內心世界和旅途中的景色。詩人以長江為起點,表達了他再次面對困難時的堅定和勇敢。他對曾經的失敗和挫折心存怨恨,但在此刻,他選擇了繼續前行,不再回頭。詩中的綠樹和浮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綠樹象征著希望和繁榮,而浮云則給人以變幻莫測的感覺,暗示著生活中的不確定性。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期待,他暫時放下了世俗的風流事物,等待明天的到來,但內心的焦躁和不安無法平息。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和內心感受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堅持向前、憧憬未來的心態,同時也表達了人生中困難和挫折的感慨。
“擊楫中流此際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ù gǔ lǐng tú zhōng
赴牯嶺途中
yòu sù cháng jiāng kòng wǔ lǎo, yī rán duō nàn zuò dēng lín.
又溯長江控五老,依然多難作登臨。
chén zhōu dōng hǎi dāng nián hèn, jī jí zhōng liú cǐ jì xīn.
沉舟東海當年恨,擊楫中流此際心。
lǜ shù yán jiāng chéng dū bó, fú yún zhē rì huàn qíng yīn.
綠樹沿江成都勃,浮云遮日幻晴陰。
fēng liú qiě dài míng cháo qǐ, bù nài cháng tàn wàn mǎ.
風流且待明朝起,不耐長嘆萬馬。
“擊楫中流此際心”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