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翎飛下地椒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白翎飛下地椒干”全詩
北風蕭蕭筑聲切,昔人于此送荊軻。
圖中匕首非良計,堪嘆燕丹無遠器。
髑髏空死樊將軍,日莫秦兵滿燕市。
往事空余易水寒,白翎飛下地椒干。
經過此地對流水,知爾踟躕馬上看。
分類:
作者簡介(王恭)
王恭(1343-? ),字安仲,長樂沙堤人。家貧,少游江湖間,中年隱居七巖山,為樵夫20多年,自號“皆山樵者”。善詩文,與高木秉、陳亮等諸文士唱和,名重一時。詩人王 曾為他作《皆山樵者傳》。明永樂二年(1404年),年屆六十歲的王恭以儒士薦為翰林待詔,敕修《永樂大典》。永樂五年,《永樂大典》修成,王恭試詩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辭官返里。王恭作詩,才思敏捷,下筆千言立就,詩風多凄婉,隱喻頗深。為閩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澤狂歌》五卷及《風臺清嘯》等。
《賦易水送人使燕》王恭 翻譯、賞析和詩意
《賦易水送人使燕》是明代王恭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燕山北起高峨峨,
東流易水無停波。
北風蕭蕭筑聲切,
昔人于此送荊軻。
圖中匕首非良計,
堪嘆燕丹無遠器。
髑髏空死樊將軍,
日莫秦兵滿燕市。
往事空余易水寒,
白翎飛下地椒干。
經過此地對流水,
知爾踟躕馬上看。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易水北岸的景象,通過描述北風吹拂的聲音、歷史人物送荊軻的場景以及易水的寒冷,表達了對昔日英雄壯舉的贊嘆和對充滿戰爭和征服的歷史的反思。詩中表達了作者對當時所處時代局勢的憂慮,以及對歷史悲劇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易水的景色和歷史事件,表達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慨。首兩句描繪了燕山高聳、易水東流的景象,給人以壯觀的感受。接著,北風的聲音和昔日送荊軻的情景被描繪出來,使人回想起英雄壯舉和歷史戰爭。詩中提到的匕首不是良策,表達了對暴力和戰爭的反思,而燕丹(指燕國)沒有遠見則令人嘆息。髑髏和樊將軍的形象象征著戰爭的殘酷和犧牲,秦兵占領燕市更加突出了歷史的悲劇。易水的寒冷和白翎(指荊軻的白色羽毛)的飄落,進一步強調了歷史的凄涼和英雄的境遇。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經過這片土地時的思考,鼓勵讀者思考歷史和人生的意義。
整體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景色和歷史事件,表達了作者對戰爭和歷史的反思,以及對英雄壯舉的贊嘆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同時,通過對易水的描寫,詩詞給人以壯美和凄涼的感覺,使讀者在品味詩意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歷史的滄桑和人生的哲理。
“白翎飛下地椒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ù yì shuǐ sòng rén shǐ yàn
賦易水送人使燕
yān shān běi qǐ gāo é é, dōng liú yì shuǐ wú tíng bō.
燕山北起高峨峨,東流易水無停波。
běi fēng xiāo xiāo zhù shēng qiè, xī rén yú cǐ sòng jīng kē.
北風蕭蕭筑聲切,昔人于此送荊軻。
tú zhōng bǐ shǒu fēi liáng jì, kān tàn yàn dān wú yuǎn qì.
圖中匕首非良計,堪嘆燕丹無遠器。
dú lóu kōng sǐ fán jiāng jūn, rì mò qín bīng mǎn yàn shì.
髑髏空死樊將軍,日莫秦兵滿燕市。
wǎng shì kòng yú yì shuǐ hán, bái líng fēi xià dì jiāo gàn.
往事空余易水寒,白翎飛下地椒干。
jīng guò cǐ dì duì liú shuǐ, zhī ěr chí chú mǎ shàng kàn.
經過此地對流水,知爾踟躕馬上看。
“白翎飛下地椒干”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仄韻) 去聲十五翰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