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闌干最上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百尺闌干最上頭”全詩
海通蠻島三千國,山鎮東南數百州。
草木更含天子氣,衣冠不洗晉人羞。
舊來越戰吳爭事,一曲漁歌起暮鷗。
分類:
《越鎮山樓》柴隨亨 翻譯、賞析和詩意
《越鎮山樓》是宋代柴隨亨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越鎮山樓,
望著高百尺的欄桿,最上頭,
酒杯中的旗幟影兒在動,奎婁星辰的形狀。
海洋通達蠻島上的三千個國家,
山嶺鎮守著東南方數百個州縣。
草木之間蘊含著天子的威儀,
衣冠不洗卻令晉人羞愧。
歷史上早有越國與吳國的戰爭爭端,
一曲漁歌唱起,暮色中飛翔的海鷗。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越州山樓的景象,展示了山水之間的壯麗和歷史的滄桑。詩人以自然景觀來抒發自己對越州乃至整個東南地區的情感和思考。
詩中提到的百尺闌干,給人一種高聳入云的感覺,象征著越州山樓的壯麗和莊嚴。酒杯中旗幟影動,暗示著山樓之上飄揚的旗幟,可能是對越州地方文化、歷史傳承的象征。
詩中的海通蠻島三千國,山鎮東南數百州,描述了越州所轄的廣闊疆域和邊疆地區的多樣性。這種廣袤的領土給越州帶來了豐富的資源和多元的文化交流。
接著,詩人通過草木含天子氣、衣冠不洗晉人羞等描寫,展現了越州的繁華和興盛。越州自古以來就是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它的草木蘊含著皇權的威儀,使得越州的士人華服不洗,也能令晉國的文人感到羞愧。
最后兩句描繪了越州與吳國之間的歷史紛爭,以及平凡的漁歌中所蘊含的對和平與自由的渴望。漁歌與暮鷗的形象構成了一幅富有生活氣息的畫面,與前文的莊嚴和歷史對比鮮明。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越州山樓和所代表的地域特色,展現了越州的壯麗風貌和歷史文化的底蘊,同時融入了對和平自由的向往和對歷史的反思。
“百尺闌干最上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uè zhèn shān lóu
越鎮山樓
bǎi chǐ lán gān zuì shàng tou, bēi zhōng qí yǐng dòng kuí lóu.
百尺闌干最上頭,杯中旗影動奎婁。
hǎi tōng mán dǎo sān qiān guó, shān zhèn dōng nán shù bǎi zhōu.
海通蠻島三千國,山鎮東南數百州。
cǎo mù gèng hán tiān zǐ qì, yì guān bù xǐ jìn rén xiū.
草木更含天子氣,衣冠不洗晉人羞。
jiù lái yuè zhàn wú zhēng shì, yī qǔ yú gē qǐ mù ōu.
舊來越戰吳爭事,一曲漁歌起暮鷗。
“百尺闌干最上頭”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