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已逃時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人已逃時去”全詩
人已逃時去,山猶擇地來。
寒流清有影,怪木老非梅。
西有龍翔寺,禪門徹夜開。
分類:
《羅浮山》陳某 翻譯、賞析和詩意
《羅浮山》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陳某。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原文:
乾坤未失鹿,滄海欲飛灰。
人已逃時去,山猶擇地來。
寒流清有影,怪木老非梅。
西有龍翔寺,禪門徹夜開。
中文譯文:
天地間依然有鹿不失其所,蒼茫海面欲化為飛灰。
人類已逃離時光,而山巒依然選擇適合自己的位置。
寒流清澈,水中有倒影,奇特的樹木老去并不是梅花。
西方有一座名為龍翔的寺廟,禪門敞開整夜。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處名為羅浮山的景觀。詩人通過描繪山巒、大海和其他元素,表達了自然界的永恒和人類的短暫。詩中山巒選擇適合自己的位置,與人類的離去形成鮮明的對比,強調了自然界的恒久和不變。詩人還通過描繪寒流清澈、怪木老去等景象,展示了山水之間的美麗和變幻。最后提到的龍翔寺象征著一種寧靜和超脫,禪門敞開整夜,暗示修行者在這片山水之中尋求心靈的安寧與啟迪。
賞析:
《羅浮山》以優美的詞句描繪了山水之間的壯麗景色和永恒的法則。詩人通過對自然界的觀察和描繪,表達了人類存在的短暫和自然界的永恒。山猶擇地來的描寫使人聯想到山巒的堅毅和選擇,與人類的無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詩中的寒流清澈、怪木老非梅的描繪,展示了山水之間的奇特之美和變幻之態。最后提到的龍翔寺象征著寧靜與超脫,寺廟中禪門徹夜開啟,暗示修行者在這片山水之中能夠獲得內心的寧靜與啟迪。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展示了山水之間的壯麗和變幻,同時表達了對人類短暫存在和追求內心寧靜的思考。它既展示了自然界的美麗與恒久,又引發了人們對生命和人類存在的思考。
“人已逃時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uó fú shān
羅浮山
qián kūn wèi shī lù, cāng hǎi yù fēi huī.
乾坤未失鹿,滄海欲飛灰。
rén yǐ táo shí qù, shān yóu zé dì lái.
人已逃時去,山猶擇地來。
hán liú qīng yǒu yǐng, guài mù lǎo fēi méi.
寒流清有影,怪木老非梅。
xī yǒu lóng xiáng sì, chán mén chè yè kāi.
西有龍翔寺,禪門徹夜開。
“人已逃時去”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