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橋流水月黃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斷橋流水月黃昏”全詩
小洞頗聞三里近,殘僧今有一人存。
旋沽薄酒欺寒力,未怯春泥踏雨痕。
笑覓梅花伴歸去,斷橋流水月黃昏。
分類:
《游曉覺寺》陳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游曉覺寺》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陳睍。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肩輿行到竹邊村,
竹里僧房盡閉門。
小洞頗聞三里近,
殘僧今有一人存。
旋沽薄酒欺寒力,
未怯春泥踏雨痕。
笑覓梅花伴歸去,
斷橋流水月黃昏。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游人到達竹邊村的場景。他來到了村子旁邊的竹林,發現僧房都緊閉著,沒有一個僧人在其中。他聽說離這里不遠有一個小洞穴,里面有一位殘存的僧人。他前去尋訪,帶來一些薄酒,意圖以此來溫暖這位殘存的僧人。他并沒有怯懦,勇敢地踏著春泥和雨水的痕跡。他笑著尋找著梅花,希望有梅花作伴一同回去。在黃昏時分,他經過一座斷橋,看著流水和月亮,心中充滿了詩意和感慨。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一幅山村景色和游人的心境,展現了淡泊寡欲、恬靜自然的意境。詩中以竹林、僧房、洞穴等景物為背景,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表現了一種寧靜、清凈的氛圍。作者通過"竹里僧房盡閉門"的描寫,凸顯了僧人的稀少和寂寞,暗示了塵世的離散和荒蕪。
在游人的形象中,作者展示了一種超脫塵世的態度。他不畏寒冷,踏著春泥和雨水的痕跡,表現出他對自然的敬畏和勇敢面對困難的品質。他笑著覓梅花,尋找一份美好的陪伴,這也可以理解為他對美的追求和對生活的期待。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一幅自然山水和人情景色,融合了對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詩中的意境深遠,給人以安寧和舒適的感受。
“斷橋流水月黃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xiǎo jué sì
游曉覺寺
jiān yú xíng dào zhú biān cūn, zhú lǐ sēng fáng jǐn bì mén.
肩輿行到竹邊村,竹里僧房盡閉門。
xiǎo dòng pō wén sān lǐ jìn, cán sēng jīn yǒu yī rén cún.
小洞頗聞三里近,殘僧今有一人存。
xuán gū bó jiǔ qī hán lì, wèi qiè chūn ní tà yǔ hén.
旋沽薄酒欺寒力,未怯春泥踏雨痕。
xiào mì méi huā bàn guī qù, duàn qiáo liú shuǐ yuè huáng hūn.
笑覓梅花伴歸去,斷橋流水月黃昏。
“斷橋流水月黃昏”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