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到棲霞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卻到棲霞山”全詩
往來糾二邑,此去何時還。
鞍馬月橋南,光輝歧路間。
賢豪相追餞,卻到棲霞山。
群花散芳園,斗酒開離顏。
樂酣相顧起,征馬無由攀。
分類:
作者簡介(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送族弟單父主簿凝攝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橋卻回…留飲贈之》李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李白的《送族弟單父主簿凝攝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橋卻回…留飲贈之》是一首描述送別一個親人的詩。詩人動情地道出了送別的痛苦和離別的思念之情。
譯文:
我的家有一把青萍劍,平時操演劍術,有些閑暇。
往來于兩座城市,什么時候能再回來呢。
鞍馬行至月亮橋的南邊,美麗的光輝在岔路間閃耀。
賢達士人紛紛相送,但卻迷路到了棲霞山。
花海中的花朵散落了,斗酒開懷享受離別。
我們暢快地暢飲,但是我無法乘坐駿馬前行。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離別的場景。詩人李白以自身為敘述者,表達了對族弟單父主簿的深情告別之情。詩中描述了送別時的場景和情感,使人感到離別的痛苦和思念之情。
詩人首先提到了自家的劍,表明自己是一個武士出身,也是一個喜歡劍術的人。他說自己以劍操演為樂,閑來無事的時候會拿著青萍劍玩耍,暗示自己的時間較為自由,有些清閑。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往來于兩座城市的經歷,表明離別的主題。他問自己什么時候才能再回來,暗示著對離別的思念。
然后,詩人描繪了送別時的情景。他說鞍馬行至月亮橋的南邊,指的是送客的路途。在這段路上,光輝在岔路間閃耀,表明伴隨的是迷茫和不確定。賢達士人紛紛相送,但詩人卻迷路到了棲霞山,突出了離別的痛苦和迷失的感覺。
最后,詩人描繪了送別時的情感和離別的場景。他說花海中的花朵散落,斗酒開懷,表明大家為離別而愉快地暢飲。但他也表示自己無法乘坐駿馬前行,無法追趕離別的對象。
整首詩情感豐富,寫出了送別時的情景和離別的思念之情。通過描繪美麗的月亮橋和花海,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時光的留戀。同時,詩人對離別的無奈和痛苦也做出了真實的描繪。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對親人離別的思念和不舍之情,表達了對離別的痛苦和迷茫。
“卻到棲霞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ú dì dān fù zhǔ bù níng shè sòng chéng zhǔ bù zhì guō nán yuè qiáo què huí liú yǐn zèng zhī
送族弟單父主簿凝攝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橋卻回…留飲贈之
wú jiā qīng píng jiàn, cāo gē yǒu yú xián.
吾家青萍劍,操割有馀閑。
wǎng lái jiū èr yì, cǐ qù hé shí hái.
往來糾二邑,此去何時還。
ān mǎ yuè qiáo nán, guāng huī qí lù jiān.
鞍馬月橋南,光輝歧路間。
xián háo xiāng zhuī jiàn, què dào qī xiá shān.
賢豪相追餞,卻到棲霞山。
qún huā sàn fāng yuán, dǒu jiǔ kāi lí yán.
群花散芳園,斗酒開離顏。
lè hān xiāng gù qǐ, zhēng mǎ wú yóu pān.
樂酣相顧起,征馬無由攀。
“卻到棲霞山”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