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歸孤棹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漁歸孤棹月”全詩
野興臨流坐,秋聲入夜聞。
漁歸孤棹月,鶴睡一松云。
記得前溪路,人家兩岸分。
分類:
《谿亭次汪桐陽》陳一齋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谿亭次汪桐陽》
空亭明遠嶂,
老樹黯馀曛。
野興臨流坐,
秋聲入夜聞。
漁歸孤棹月,
鶴睡一松云。
記得前溪路,
人家兩岸分。
中文譯文:
空亭明朗于遠山峰,
老樹在黃昏中顯得黯淡。
坐在江邊,感受到野趣,
秋天的聲音進入夜晚的耳中。
漁人歸來,獨自劃著小船,月光下閃爍,
仙鶴在一棵松樹上安然入眠。
我記得以前的溪水路,
兩岸有著分隔的人家。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描繪了一幅寂靜而寧謐的秋夜景象。詩人通過描述空亭、遠山、老樹、流水、秋聲等元素,展現了大自然的寧靜與美麗。
詩中的空亭、遠山、老樹是景物的主體,它們在黃昏時分的光線映襯下,呈現出一種朦朧而樸素的美感。空亭明朗于遠山峰,給人以寬廣開闊之感;老樹在黃昏的昏暗中顯得黯淡,給人以歲月流轉和寂寥之感。
詩人通過坐在江邊感受野趣,表達了對大自然的喜愛和對寧靜場景的享受。他能夠聆聽到秋天的聲音,這或許是秋風吹拂樹葉、溪水流淌的聲音,也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機和活力。
詩的后半部分描述了漁人歸來,劃著小船在月光下閃爍,以及仙鶴在松樹上入眠。這些景象進一步強調了寧靜、安詳和與大自然的和諧相處。
最后兩句詩描述了詩人記得以前的溪水路,兩岸有著分隔的人家。這里或許是詩人回憶起曾經的故鄉或旅途中的風景,通過這種對過去的回憶,詩人更加凸顯了當前的寧靜與孤寂。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載體,通過描繪細膩的場景和抒發內心感受,表達了對自然美和寧靜生活的向往。它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恢弘和歲月的變遷,同時也喚起了人們對過往時光和故鄉的思念之情。這首詩詞展示了陳一齋對自然景物的敏感和細膩的觀察力,以及他對寧靜和恬淡生活的追求。
“漁歸孤棹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tíng cì wāng tóng yáng
谿亭次汪桐陽
kōng tíng míng yuǎn zhàng, lǎo shù àn yú xūn.
空亭明遠嶂,老樹黯馀曛。
yě xìng lín liú zuò, qiū shēng rù yè wén.
野興臨流坐,秋聲入夜聞。
yú guī gū zhào yuè, hè shuì yī sōng yún.
漁歸孤棹月,鶴睡一松云。
jì de qián xī lù, rén jiā liǎng àn fēn.
記得前溪路,人家兩岸分。
“漁歸孤棹月”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