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云尚籠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薄云尚籠樹”全詩
初陽未離海,薄云尚籠樹。
沙明宿鷺驚,巷白行人語。
瓦瓶自持汲,正在月落處。
分類:
《曉色》陳在山 翻譯、賞析和詩意
《曉色》是一首宋代陳在山創作的詩詞。這首詩以清晨的景色為背景,描繪了一幅寧靜而寂寥的景象。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清晨的色彩,寥廓中冷雞鳴;
微明的曙光,海上初陽未離;
輕薄的云霧,依然籠罩著樹木;
沙明處有宿鷺驚起,巷陌上行人相語;
自己攜瓦瓶取水,恰逢月落之時。
詩意:
《曉色》通過描繪清晨的景象,展現了一幅寧靜而寂寥的場景。清晨的色彩中,冷雞的鳴叫在寥廓間回響,微明的曙光尚未完全從海上升起,輕薄的云霧仍然籠罩著樹木。在沙明之處,一只宿鷺被驚起,巷陌上的行人交談著。詩人自己攜帶著瓦瓶去取水,恰好遇到月落之時。
賞析:
《曉色》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清晨的景色,通過寥廓的冷雞鳴叫、微明的曙光、籠罩的云霧、驚起的宿鷺和行人的交談等細節,展現出一個寧靜而靜謐的清晨畫面。詩人以自然景物為背景,借助于幾處意象的疊加,使整首詩營造出一種淡遠的氛圍。清晨的寧靜與寂寥,以及自然界與人類活動的交織,展現了一種平淡而真實的生活情景。
詩人運用了簡潔而富有節奏感的語言,使整首詩的節奏感強烈而流暢。通過對細節的描寫,詩人創造了一種深沉而靜謐的氛圍,使讀者仿佛置身于清晨的寧靜中。這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載體,抒發了對清晨時光的感悟和贊美,同時也傳達出對生活的深思和對自然的敬畏之情。
總的來說,陳在山的《曉色》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清晨的景色,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疊加,表達了對清晨寧靜的贊美和對生活的思考。這首詩在詩意的構建和語言的運用上都具有獨特的魅力,值得品味和欣賞。
“薄云尚籠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ǎo sè
曉色
huāng jī dì hán míng, liáo kuò nòng qīng shǔ.
荒雞遞寒鳴,寥廓弄清曙。
chū yáng wèi lí hǎi, báo yún shàng lóng shù.
初陽未離海,薄云尚籠樹。
shā míng sù lù jīng, xiàng bái xíng rén yǔ.
沙明宿鷺驚,巷白行人語。
wǎ píng zì chí jí, zhèng zài yuè luò chù.
瓦瓶自持汲,正在月落處。
“薄云尚籠樹”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仄韻) 去聲七遇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