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根只合吃藤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要根只合吃藤條”全詩
蒸處已將蕉葉裹,熟時兼用杏漿澆。
紅鮮雅稱金盤饤,輭熟真堪玉筋挑。
若把養根來比來,要根只合吃藤條。
分類:
《蒸豚》村寺僧 翻譯、賞析和詩意
《蒸豚》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村寺僧。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和賞析:
《蒸豚》
觜長毛短淺含臕,
久向山中食藥苗。
蒸處已將蕉葉裹,
熟時兼用杏漿澆。
紅鮮雅稱金盤饤,
輭熟真堪玉筋挑。
若把養根來比來,
要根只合吃藤條。
譯文:
豚豬觜長毛短,身上有淺淺的褐色斑紋,
長期以來在山中吃草藥苗。
蒸熟的時候用蕉葉包裹,
同時還用杏漿來澆灌。
紅潤鮮美,堪稱金盤美食,
熟透了的豚豬肉質鮮嫩,宛如玉筋。
如果拿來與養在根下的植物相比較,
只適合吃藤條。
詩意和賞析:
《蒸豚》這首詩詞描繪了一道豚豬的烹飪過程和美食的享受。詩中以細膩的筆觸描述了豚豬的外貌特征,如其觜(嘴巴)長而毛短,并有淺淺的褐色斑紋。接著,詩人描述了豚豬長期在山中食草藥苗的情景,強調了它的養分來源,暗示了其美味與草藥的關聯。
在烹飪方面,詩中提到了將豚豬蒸熟,并用蕉葉包裹,以及用杏漿澆灌的細節。這些描寫突顯了烹飪的精細和細致,傳達了一種對美食的追求和匠心獨具的態度。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通過對豚豬肉質的描繪,表達了其紅潤鮮美、肉質鮮嫩的特點。將其形容為“金盤饤”和“玉筋挑”,形象地展示了美食的誘人之處。
最后兩句詩表達了一種比喻的意味。將豚豬與根下的植物相比,詩人說只適合吃植物的藤條,強調了豚豬作為食材的獨特性和美味。
整首詩詞通過對豚豬烹飪和美食享受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于細節和美味的追求,同時也通過隱喻的手法傳達了豚豬美味的獨特性。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美食的魅力,給讀者帶來了一種美味佳肴的愉悅感受。
“要根只合吃藤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ēng tún
蒸豚
zī cháng máo duǎn qiǎn hán biāo, jiǔ xiàng shān zhōng shí yào miáo.
觜長毛短淺含臕,久向山中食藥苗。
zhēng chù yǐ jiāng jiāo yè guǒ, shú shí jiān yòng xìng jiāng jiāo.
蒸處已將蕉葉裹,熟時兼用杏漿澆。
hóng xiān yǎ chēng jīn pán dìng, ruǎn shú zhēn kān yù jīn tiāo.
紅鮮雅稱金盤饤,輭熟真堪玉筋挑。
ruò bǎ yǎng gēn lái bǐ lái, yào gēn zhǐ hé chī téng tiáo.
若把養根來比來,要根只合吃藤條。
“要根只合吃藤條”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