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在青崖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杳在青崖間”全詩
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間。
高高至天門,日觀近可攀。
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時還。
分類:
作者簡介(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送范山人歸泰山》李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范山人歸泰山
李白
魯客抱白鶴,別余往泰山。
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間。
高高至天門,日觀近可攀。
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時還。
譯文:
送范山人歸泰山
魯國的客人抱著一只白鶴,和我告別前往泰山。
剛開始行進的時候就像一片云彩,模糊在青崖之間。
越過高高的天門,陽光近在眼前,幾乎可以攀爬。
云山的景色望不到盡頭,他何時能回來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白寫給范仲淹的一首送別詩,描述了范仲淹去泰山的情景。
范仲淹是唐代時的朝廷重臣,他在歷史上有很高的聲望。而泰山則是中國五岳之一,被視為眾山之首,象征著崇高和壯麗。這首詩以范仲淹去泰山的行程為背景,描繪了他離開時的情景。
詩中描述范仲淹背著一只白鶴,表明他的行程非同尋常,充滿了神秘和令人向往。一開始行進時,范仲淹像一片云彩,模糊在青崖之間,給人一種飄渺的感覺。然后,他越過高高的天門,可以近距離觀看到陽光,幾乎可以觸摸到。接著,談到云山的景色望不到盡頭,暗示著范仲淹的離去是不確定的,不知道何時才能回來。
通過這首詩,李白表現了對范仲淹的敬重和羨慕之情,同時也反映了對泰山的崇拜和對離別的憂愁之情。整個詩意高遠、寫意悠遠,展現了李白豪邁的氣息和對自然景色的贊美。
“杳在青崖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fàn shān rén guī tài shān
送范山人歸泰山
lǔ kè bào bái hè, bié yú wǎng tài shān.
魯客抱白鶴,別余往泰山。
chū xíng ruò piàn yún, yǎo zài qīng yá jiān.
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間。
gāo gāo zhì tiān mén, rì guān jìn kě pān.
高高至天門,日觀近可攀。
yún shān wàng bù jí, cǐ qù hé shí hái.
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時還。
“杳在青崖間”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仄韻) 去聲十六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