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庵半掩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孤庵半掩門”全詩
地僻山容靜,天陰日色昏。
風琴鳴木杪,水樂漱云根。
蒼壁題詩處,淋漓醉墨痕。
分類:
《庵》馮修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庵》是宋代詩人馮修之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位于山間的孤僻庵院的景象,以及詩人在此清幽環境中的感受和情緒。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孤庵半掩門,竹外見前村。
地僻山容靜,天陰日色昏。
風琴鳴木杪,水樂漱云根。
蒼壁題詩處,淋漓醉墨痕。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孤僻庵院的景象。詩人通過描繪庵院半掩的門扉和竹林外可見的村莊,表現出這個庵院的幽靜和與世隔絕的特質。
詩中提到的"地僻山容靜",意味著庵所在的地方地勢偏僻,山容安詳寧靜。這種環境營造出一種寧靜的氛圍,使詩人在其中得到內心的寧靜和平靜。
"天陰日色昏"表明天空陰沉,陽光昏暗。這種昏暗的氛圍增強了庵中的寂靜感,也反映了詩人內心的情緒。
"風琴鳴木杪,水樂漱云根"這兩句描繪了庵院中的自然聲音。"風琴鳴木杪"意味著風吹過竹林,發出悅耳的聲音,而"水樂漱云根"則指的是水流經庵前的山腳,發出清澈的聲音。這些自然聲音增添了庵院的寧靜和美感,也給詩人帶來一種寧靜和愉悅的感受。
最后兩句"蒼壁題詩處,淋漓醉墨痕"表達了詩人在庵中創作的情景。"蒼壁題詩處"指的是詩人在庵中的墻壁上題寫詩句的地方,"淋漓醉墨痕"則形容了詩人墨跡斑斕的字跡。這些字跡流淌在墻壁上,透露出詩人醉心于創作的狀態。
整首詩詞通過對庵院環境的描繪,展示了一個幽靜而寧靜的場景,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在這種環境中獲得內心寧靜和創作靈感的感受。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對自然和人文景觀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于寂靜和內心平和的追求,給讀者帶來一種寧靜和舒適的感受。
“孤庵半掩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ān
庵
gū ān bàn yǎn mén, zhú wài jiàn qián cūn.
孤庵半掩門,竹外見前村。
dì pì shān róng jìng, tiān yīn rì sè hūn.
地僻山容靜,天陰日色昏。
fēng qín míng mù miǎo, shuǐ lè shù yún gēn.
風琴鳴木杪,水樂漱云根。
cāng bì tí shī chù, lín lí zuì mò hén.
蒼壁題詩處,淋漓醉墨痕。
“孤庵半掩門”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