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平不用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沙平不用磨”全詩
過橋通故里,分界入新河。
土潤何功治,沙平不用磨。
衣冠今已矣,從此想鳴珂。
分類:
《高塘橋》高衡孫 翻譯、賞析和詩意
《高塘橋》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高衡孫。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碧荷色依舊懶洋洋,紫花香氣漸漸增多。
穿過這座橋通往故鄉,分界進入新的河。
土地的滋潤有何功績,沙灘的平坦無需打磨。
我的衣冠已經過去,從此只留下思念和珂聲。
詩意:
《高塘橋》以寫景的方式展示了一幅江南鄉村的景象。詩人描繪了橋邊碧荷的顏色依舊懶散,紫花的香氣逐漸濃郁的景象。通過描述橋的存在,詩人表達了他穿過橋梁回到故鄉的情感。橋梁成為分界線,連接著過去的故鄉和新的河流。作者以此抒發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在描寫土地的時候,詩人沒有強調土地的功績,而是著重表現了土地的滋潤和沙灘的平坦。這種細膩的描寫方式,傳達了作者對鄉村的深厚感情和對自然環境的細膩觀察。
最后兩句詩,詩人以個人的視角,表達了對自己現在的身份和地位的反思。衣冠已經過去,意味著作者已經不再擔任重要的職務,不再被世人所重視。從此,他只能依靠回憶和思念來尋求內心的慰藉。"珂聲"是指古代官員佩戴的一種玉制飾物,象征著地位和權力。通過衣冠和珂聲的對比,詩人表達了對過去榮耀的懷念和對現實的反思。
賞析:
《高塘橋》以細膩的描寫和含蓄的情感表達,展示了作者對家鄉和過去的深厚感情。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橋梁的存在,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安靜而恬淡的鄉村世界。詩中的景物和情感相互交融,形成了一幅優美的畫面,同時也引發了讀者對于時光流轉和個人命運的思考。整首詩以簡潔而含蓄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過去的思念和對現實的反思,流露出對逝去時光的留戀之情。
“沙平不用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āo táng qiáo
高塘橋
bì hé sè yóu lǎn, zǐ huā xiāng jiàn duō.
碧荷色猶懶,紫花香漸多。
guò qiáo tōng gù lǐ, fēn jiè rù xīn hé.
過橋通故里,分界入新河。
tǔ rùn hé gōng zhì, shā píng bù yòng mó.
土潤何功治,沙平不用磨。
yì guān jīn yǐ yǐ, cóng cǐ xiǎng míng kē.
衣冠今已矣,從此想鳴珂。
“沙平不用磨”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