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與風波斗今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更與風波斗今夕”全詩
顛風吹浪未肯停,厭聽蕭蕭打篷雨。
今春積雪深復深,爛銀猶照廬山陰。
狐裘欲脫未可脫,蟻醁當斟誰與斟。
晚來潮面烏如石,遙看知是長魚脊。
篙下且下鐵貍奴,更與風波斗今夕。
分類:
《大孤》鞏豐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大孤》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鞏豐。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大孤小孤在保許,
大磯小磯忽當浦。
顛風吹浪未肯停,
厭聽蕭蕭打篷雨。
今春積雪深復深,
爛銀猶照廬山陰。
狐裘欲脫未可脫,
蟻醁當斟誰與斟。
晚來潮面烏如石,
遙看知是長魚脊。
篙下且下鐵貍奴,
更與風波斗今夕。
詩意和賞析:
《大孤》描繪了一個孤寂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對逆境的堅持。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寫大孤、小孤、大磯、小磯、顛風、浪和雨等元素,表達了作者心境的寂寥與無助。
詩的開頭,大孤和小孤分別指大的孤獨和小的孤獨,它們在保許相隔,大磯和小磯則突然成為了浦口的象征。這里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將孤獨感和無助感透過景物的形象表達出來。
接著,詩中描述了顛風吹浪不停,作者厭倦聽到雨聲敲打篷布的聲音。這里用風浪和雨聲來形容作者所處的困境和壓力,體現了作者心境的不安和煩躁。
第三節描寫了今春的積雪越來越深,猶如爛銀一般照亮了廬山的陰影。這里積雪的深度和爛銀的光芒,呈現出作者所處環境的嚴寒和寂寥。
接下來,詩中提到狐裘欲脫卻未能脫去,蟻醁(音lǔ)需要倒滿,但不知有誰來替他斟酒。這表達了作者對解脫困境的渴望和對幫助的期待,同時也凸顯了他的孤獨和無助。
最后兩節中,作者描繪了晚上的潮水烏黑如石,遙望之下猶如長魚的脊背。這里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遠離他人的感覺。
最后兩句中,作者說要下篙,與鐵貍奴一道與風浪斗爭。這表明作者決心與逆境作斗爭,不畏艱難,堅持自己的信念。
總體來說,這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無助和對逆境的抗爭精神。詩中使用了豐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鳴,展示了鞏豐在宋代文學中獨特的藝術風格。
“更與風波斗今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 gū
大孤
dà gū xiǎo gū zài bǎo xǔ, dà jī xiǎo jī hū dāng pǔ.
大孤小孤在保許,大磯小磯忽當浦。
diān fēng chuī làng wèi kěn tíng, yàn tīng xiāo xiāo dǎ péng yǔ.
顛風吹浪未肯停,厭聽蕭蕭打篷雨。
jīn chūn jī xuě shēn fù shēn, làn yín yóu zhào lú shān yīn.
今春積雪深復深,爛銀猶照廬山陰。
hú qiú yù tuō wèi kě tuō, yǐ lù dāng zhēn shuí yǔ zhēn.
狐裘欲脫未可脫,蟻醁當斟誰與斟。
wǎn lái cháo miàn wū rú shí, yáo kàn zhī shì zhǎng yú jí.
晚來潮面烏如石,遙看知是長魚脊。
gāo xià qiě xià tiě lí nú, gèng yǔ fēng bō dòu jīn xī.
篙下且下鐵貍奴,更與風波斗今夕。
“更與風波斗今夕”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