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身未得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托身未得所”全詩
寒鴉噤不鳴,夜半環樹飛。
托身未得所,三匝情依依。
高飛犯霜露,低飛獨茅茨。
乾坤豈不容,振羽將安之。
徘徊戀明月,顧影徒傷悲。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庚)
黃庚,字星甫,號天臺山人,天臺(今屬浙江)人。出生宋末,早年習舉子業。元初“科目不行,始得脫屣場屋,放浪湖海,發平生豪放之氣為詩文”。以游幕和教館為生,曾較長期客越中王英孫(竹所)、任月山家。與宋遺民林景熙、仇遠等多有交往,釋紹嵩《亞愚江浙紀行集句詩》亦摘錄其句。卒年八十馀。晚年曾自編其詩為《月屋漫稿》。事見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關詩文。 黃庚詩,以原鐵琴銅劍樓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兩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錯誨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詩十馀首。
《古意》黃庚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古意》是宋代黃庚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寒鴉在樹上飛舞的情景,并表達了詩人對自身命運的憂慮和苦悶。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庭前有高樹,
In the courtyard stands a tall tree,
風撓無停枝。
Its branches keep swaying in the wind.
寒鴉噤不鳴,
The cold crow remains silent,
夜半環樹飛。
But at midnight, it flies around the tree.
托身未得所,
Without a place to rest,
三匝情依依。
It circles three times, expressing its attachment.
高飛犯霜露,
It flies high, defying the frost and dew,
低飛獨茅茨。
It flies low, finding solace in a thatched hut.
乾坤豈不容,
Isn't the universe vast enough,
振羽將安之。
For the bird to find a place to settle?
徘徊戀明月,
It lingers and yearns for the bright moon,
顧影徒傷悲。
But only finds sadness in its own shadow.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孤寂和對命運的無奈。詩中的高樹和寒鴉形象象征了詩人的尋覓和彷徨,展現了一種思考人生與命運的深沉情感。
詩人以庭前高樹為景,描述了樹上風聲不斷,卻找不到棲息之地的寒鴉。詩人通過這個形象,表達了自己的無奈與困惑,象征著他在塵世中的迷茫和苦悶。寒鴉在夜晚圍繞樹飛舞,象征著詩人內心的掙扎和徘徊。
詩人用“高飛犯霜露,低飛獨茅茨”來反映寒鴉飛行的高低變化,透露出詩人在世俗之中無法找到安身之處的無奈。詩人又用“乾坤豈不容,振羽將安之”表達了對命運的質疑和對未來的期待。
最后兩句“徘徊戀明月,顧影徒傷悲”揭示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對理想的向往。詩人希望超越塵世的紛擾,與明月為伴,卻只能孤單地面對自己的無盡幻夢,引發了對自身處境的無力和絕望。
總之,《古意》通過對寒鴉在樹上飛舞的描寫,來表達詩人對命運的煩惱、對人生的思考以及對未來的不安。以寓意深刻、抒發情感細膩的詩句,揭示了人與命運、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與困惑。
“托身未得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ǔ yì
古意
tíng qián yǒu gāo shù, fēng náo wú tíng zhī.
庭前有高樹,風撓無停枝。
hán yā jìn bù míng, yè bàn huán shù fēi.
寒鴉噤不鳴,夜半環樹飛。
tuō shēn wèi dé suǒ, sān zā qíng yī yī.
托身未得所,三匝情依依。
gāo fēi fàn shuāng lù, dī fēi dú máo cí.
高飛犯霜露,低飛獨茅茨。
qián kūn qǐ bù róng, zhèn yǔ jiāng ān zhī.
乾坤豈不容,振羽將安之。
pái huái liàn míng yuè, gù yǐng tú shāng bēi.
徘徊戀明月,顧影徒傷悲。
“托身未得所”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