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此照迷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于此照迷方”全詩
頂高元氣合,標出海云長。
萬象分空界,三天接畫梁。
水搖金剎影,日動火珠光。
鳥拂瓊簾度,霞連繡栱張。
目隨征路斷,心逐去帆揚。
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黃。
玉毫如可見,于此照迷方。
分類:
作者簡介(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秋日登揚州西靈塔》李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
秋日登揚州西靈塔
寶塔聳入蒼穹,攀登俯瞰四方。塔頂高聳,如同天地的元氣匯合,仿佛插在海云之中,高高長長。萬象在空界中分辨,在三天接合的畫梁之下。水面搖曳金光,陽光的火珠閃爍。鳥兒輕拂瓊簾飛過,霞光與繡栱互相交織。目光隨著征路斷斷續續,心靈隨著去帆揚揚飛翔。露水浸泡了梧桐和楸樹,霜寒催使橘子柚子變黃。玉毫的光輝好像可以看見,在這里照亮了迷途。
詩意和賞析:
《秋日登揚州西靈塔》是李白寫的一首描繪秋日景色的詩。詩中以登上揚州西靈塔的視角,描繪了秋天的景色。整首詩流暢明快,充滿了浪漫的意境和雄壯的氣氛。作者以豁達的心態,感受大自然的磅礴之美,表達了對美景的贊美和向往,同時也有對人生追求自由、追求真理的寄托和呼喚。
詩中運用了大量的意象描繪,如寶塔聳入蒼穹,描繪了寶塔的高聳和壯麗;海云長長,形容寶塔高插云中的景象;萬象分空界,三天接畫梁,形象地描繪了大自然的浩渺和宏偉;鳥兒輕拂瓊簾,霞光與繡栱,生動地描繪了鳥兒在空中飛翔的美麗景象;水面搖曳金光,日光的火珠閃爍,表現了陽光下水面的閃耀和耀眼的光芒;露水浸泡了梧桐和楸樹,霜寒催使橘子柚子變黃,描繪了秋天的特有景色。
通過這些描繪,整首詩營造出了一種豪邁、壯麗的景象,表達了作者乘風破浪、追求自由的心態,以及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同時,詩中以景入情,通過描繪秋日景色,抒發了對真理的追求和對自由的向往,給人以思考和啟迪。整首詩意境高遠,寓意深厚,堪稱李白創作的杰作之一。
“于此照迷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rì dēng yáng zhōu xī líng tǎ
秋日登揚州西靈塔
bǎo tǎ líng cāng cāng, dēng pān lǎn sì huāng.
寶塔凌蒼蒼,登攀覽四荒。
dǐng gāo yuán qì hé, biāo chū hǎi yún zhǎng.
頂高元氣合,標出海云長。
wàn xiàng fēn kōng jiè, sān tiān jiē huà liáng.
萬象分空界,三天接畫梁。
shuǐ yáo jīn shā yǐng, rì dòng huǒ zhū guāng.
水搖金剎影,日動火珠光。
niǎo fú qióng lián dù, xiá lián xiù gǒng zhāng.
鳥拂瓊簾度,霞連繡栱張。
mù suí zhēng lù duàn, xīn zhú qù fān yáng.
目隨征路斷,心逐去帆揚。
lù yù wú qiū bái, shuāng cuī jú yòu huáng.
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黃。
yù háo rú kě jiàn, yú cǐ zhào mí fāng.
玉毫如可見,于此照迷方。
“于此照迷方”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