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更留連好歸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莫更留連好歸去”全詩
老舌百般傾耳聽,深黃一點入煙流。
棲遲背世同悲魯,瀏亮如笙碎在緱。
莫更留連好歸去,露華凄冷蓼花愁。
分類:
作者簡介(李煜)

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鐘隱、蓮峰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后主。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后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在政治上失敗的李煜,卻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為“千古詞帝”。
《秋鶯》李煜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秋鶯》
作者:李煜(唐代)
殘鶯何事不知秋,
橫過幽林尚獨游。
老舌百般傾耳聽,
深黃一點入煙流。
棲遲背世同悲魯,
瀏亮如笙碎在緱。
莫更留連好歸去,
露華凄冷蓼花愁。
中文譯文:
殘鶯不明白秋天為什么,
橫穿過幽深的林木仍獨自游蕩。
老舌把一切傾聽耳旁,
淺黃色的身影融入煙云中。
棲身于此,和世界背負著同樣的悲傷,
如同笙簫美妙的聲音被敲碎在鼓中。
不要再停留了,你應當回去了,
露水晶瑩,寒涼的蘆葦花也感到憂傷。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秋鶯》描繪了一種孤獨而哀怨的景觀,通過鶯的形象來表達人們的離散和不安。詩的第一句“殘鶯何事不知秋”,表明了鶯不明白秋天為什么會帶來離別的季節,也暗示了鶯對分別的不舍和不解。詩中的“橫過幽林尚獨游”表達了鶯獨自徘徊于幽林之間,象征著詩人李煜的孤寂和無奈。
第二聯的“老舌百般傾耳聽,深黃一點入煙流”描繪了鶯用盡全力傾聽,深黃色的身影融入煙霧之中。這句中的“老舌”形容鶯盡可能地用盡全力去聽,顯示出鶯的執著和熱情。鶯的身影融入煙流,暗示著鶯的存在如同煙霧般飄渺,乍現又忽隱,進一步加深了詩中的孤寂和哀傷。
倒數第二聯的“莫更留連好歸去,露華凄冷蓼花愁”通過蘆葦花的形象表達了詩人渴望鶯離去的心情。蘆葦花在露水的映照下變得寒冷而凄涼,象征著詩人內心的愁苦和無奈。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秋鶯》以鶯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哀傷和離散。通過描繪鶯孤獨徘徊、執著傾聽以及最終的離去,詩人展現了自己的情感并喚起了讀者對逝去時光和已散離的思念。
“莫更留連好歸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yīng
秋鶯
cán yīng hé shì bù zhī qiū, héng guò yōu lín shàng dú yóu.
殘鶯何事不知秋,橫過幽林尚獨游。
lǎo shé bǎi bān qīng ěr tīng,
老舌百般傾耳聽,
shēn huáng yì diǎn rù yān liú.
深黃一點入煙流。
qī chí bèi shì tóng bēi lǔ, liú liàng rú shēng suì zài gōu.
棲遲背世同悲魯,瀏亮如笙碎在緱。
mò gèng liú lián hǎo guī qù, lù huá qī lěng liǎo huā chóu.
莫更留連好歸去,露華凄冷蓼花愁。
“莫更留連好歸去”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