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后閣六首》 蘇軾
雪消春未動,碧瓦麗朝陽。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皇太后閣六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皇太后閣六首》是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描繪了一幅宮廷景色的畫面。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寶冊瓊瑤重,新庭松桂香。
雪消春未動,碧瓦麗朝陽。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皇太后的宮閣景色,表現了春天的氛圍和美景。寶冊和瓊瑤重指宮中的珍貴冊冊和美玉,顯示了宮廷的富麗堂皇。新庭上的松樹和桂樹散發出香氣,給人一種清新宜人的感覺。雪已經融化,但春天尚未到來,景物還沒有完全蘇醒。碧瓦上反射著美麗的朝陽,給整個宮閣增添了光彩。
賞析:
蘇軾以他獨特的筆觸和細膩的描寫,將皇太后的宮閣景色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寶冊和瓊瑤重以其珍貴和稀有的屬性,表達了宮廷的瑰麗和壯美。新庭上的松樹和桂樹散發出香氣,使整個場景更加宜人,給人以愉悅的感覺。通過描述雪已融化但春天尚未到來的景象,蘇軾表達了一種期待和希望,象征著美好事物即將到來的預兆。最后,碧瓦上的麗朝陽照耀下,給整個宮閣增添了一份明亮和生機。
這首詩詞通過對宮廷景色的描繪,展示了蘇軾嫻熟的描寫技巧和對細節的關注。他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使讀者感受到了皇太后宮閣的壯美和瑰麗,以及春天即將到來的希望和期待。整首詩詞給人以清新、宜人的感覺,展示了蘇軾對自然景色的獨特感悟和對美的追求。
《皇太后閣六首》蘇軾 拼音讀音參考
huáng tài hòu gé liù shǒu
皇太后閣六首
bǎo cè qióng yáo zhòng, xīn tíng sōng guì xiāng.
寶冊瓊瑤重,新庭松桂香。
xuě xiāo chūn wèi dòng, bì wǎ lì zhāo yáng.
雪消春未動,碧瓦麗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