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 王安石
蝴蝶豈能知夢事,蘧蘧飛墮晚花前。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夢》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夢》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黃粱欲熟且留連,
漫道春歸莫悵然。
蝴蝶豈能知夢事,
蘧蘧飛墮晚花前。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于夢境的思考和感慨。詩中,詩人借黃粱一詞,暗喻人生如夢,人們在短暫的一生中追求歡樂和留連,不舍離別。然而,春天的歸來帶來了新的生機和希望,因此詩人告誡讀者不要因為春天的到來而感到失望和悲傷。最后兩句,則通過蝴蝶和蘧蘧(音譯為qú qú)兩個意象,傳達了詩人對于人們無法預知夢境和未來的無奈與思考。
賞析:
這首詩詞表現了詩人對生命和夢境的思考,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展示了王安石獨特的才華和深刻的洞察力。首句以黃粱欲熟且留連,描繪了人們對于美好事物的留戀和追求,同時也隱含了人生短暫的寓意。第二句則通過漫道春歸莫悵然,表現了詩人對于人們應該抱有希望和積極態度的思考。蝴蝶和蘧蘧作為意象,代表著生命中的瞬間和不可捉摸的未來,詩人通過它們來喚起讀者對于生命和人生意義的思考。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傳達了深刻的哲理和情感。它呈現了對于人生短暫和不可捉摸性的思考,同時也透露出對于生活的希望和積極態度。通過抒發詩人對于夢境和生命的思考,這首詩詞引發了讀者對于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夢》王安石 拼音讀音參考
mèng
夢
huáng liáng yù shú qiě liú lián, màn dào chūn guī mò chàng rán.
黃粱欲熟且留連,漫道春歸莫悵然。
hú dié qǐ néng zhī mèng shì, qú qú fēi duò wǎn huā qián.
蝴蝶豈能知夢事,蘧蘧飛墮晚花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