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茅屋底》 陸游
南伐踰銅柱,西征出玉關。
不如茅屋底,高枕看青山。
不如茅屋底,高枕看青山。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不如茅屋底》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不如茅屋底》是宋代文學家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南征越過銅柱,
西行出玉關。
還不如在茅屋里,
高枕著看青山。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世俗浮華和權勢追逐的厭倦,以及對自然山水和寧靜生活的向往。作者通過比較南征和西行的辛勞與茅屋的簡樸安逸,表達了對平淡生活的追求和對人生價值的反思。
賞析:
詩的前兩句描述了南征和西行的場景。南伐和西征是宋代時期頻繁的戰爭活動,而銅柱和玉關則是代表兩個方向的標志性地點。這兩句描繪了繁忙和辛勞的畫面,凸顯了世俗的喧囂和權力的追逐。
然而,接下來的兩句詩描述了作者對茅屋的向往。茅屋象征著質樸和安逸的生活,是對繁華世界的對比。高枕則暗示著作者的閑適和舒適,通過觀賞青山表達了對自然景觀的喜愛和追求。
整首詩通過對比南征和西行的勞累與茅屋的安逸,表達了作者對俗世的厭倦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詩中的茅屋和青山象征了簡樸與自然,是作者對理想生活狀態的追求。這首詩詞傳達了一種對紛擾世俗的反思,倡導回歸自然和內心的寧靜。
《不如茅屋底》陸游 拼音讀音參考
bù rú máo wū dǐ
不如茅屋底
nán fá yú tóng zhù, xī zhēng chū yù guān.
南伐踰銅柱,西征出玉關。
bù rú máo wū dǐ, gāo zhěn kàn qīng shān.
不如茅屋底,高枕看青山。
網友評論
更多詩詞分類
* 《不如茅屋底》專題為您介紹不如茅屋底古詩,不如茅屋底陸游的古詩全文、翻譯備注、注釋釋文、拼音讀音、品鑒賞析、古詩詩意以及網友評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