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柴言山水》 陸游
喧中有靜意,水車終日鳴。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題柴言山水》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柴言山水》是宋代文人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陰陰山木合,
幽處著柴荊。
喧中有靜意,
水車終日鳴。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柴言山水的景色和景致。山木茂盛,遮蔽了陽光,形成了一片陰暗的氛圍。柴荊指的是山間的雜草和灌木,這里指的是茂密的山林景觀。作者在幽靜的地方停下來,觀察著這山水之間的景致。盡管周圍喧囂,但他能從中感受到一種寧靜的意境。整個山谷中,水車的聲音不斷響起,似乎是一種持續的背景音,使整個山谷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柴言山水的景色和氛圍,展示了陸游細膩的觀察力和對自然的感悟。首兩句"陰陰山木合,幽處著柴荊"通過描繪山木的茂盛和雜草的繁茂,創造出一種陰暗而幽靜的氛圍,給人以深山幽谷的感覺。接下來的兩句"喧中有靜意,水車終日鳴"則展示了作者在喧囂中能夠體會到一種靜謐的意境,水車的持續鳴叫更增添了山谷的生機活力。
整首詩以景物描寫為主,通過對山木、柴荊和水車的描繪,展示了自然界的景色和聲音。同時,作者通過對景物的觀察和感悟,將自然景色與人的內心情感相結合,表達了在喧囂中尋找寧靜與靜謐的主題。這種對自然景物的細致觀察和對內心情感的表達是陸游詩歌的特點之一,也體現了他對自然和生活的獨特理解和情感體驗。整首詩簡潔明了,意境深遠,給人以思索與共鳴的空間。
《題柴言山水》陸游 拼音讀音參考
tí chái yán shān shuǐ
題柴言山水
yīn yīn shān mù hé, yōu chù zhe chái jīng.
陰陰山木合,幽處著柴荊。
xuān zhōng yǒu jìng yì, shuǐ chē zhōng rì míng.
喧中有靜意,水車終日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