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石溪二首》 司馬光
野老相迎拜,溪童乍見驚。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疊石溪二首》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疊石溪二首》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行走在道旁采藥的場景,其中有一位老人和一位溪童相遇的情景。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道傍行采藥,石底臥題名。
野老相迎拜,溪童乍見驚。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自然景觀和人物互動的場景。詩人在道旁采藥時,發現了一塊刻有題名的石頭。當他躺在石頭旁邊時,一位野老走過來向他鞠躬致意,而一位溪童則因為突然看到了詩人而感到驚訝。
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人物互動,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人與自然相遇的喜悅之情。詩中的道旁采藥、石底臥題名等細節,展示了詩人對自然環境的關注和對自然美的感受。而野老和溪童的出現,則增添了人與自然互動的情感色彩。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形象的描寫,展示了宋代文人對自然景觀和人情世故的細膩觀察。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情感的表達,詩人成功地將讀者帶入了這個自然場景中,讓人們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和人與自然相遇的喜悅之情。
《疊石溪二首》司馬光 拼音讀音參考
dié shí xī èr shǒu
疊石溪二首
dào bàng xíng cǎi yào, shí dǐ wò tí míng.
道傍行采藥,石底臥題名。
yě lǎo xiāng yíng bài, xī tóng zhà jiàn jīng.
野老相迎拜,溪童乍見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