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軍裝十詠·袍》 高啟
尋常不肯著,風雪念兵寒。
作者簡介(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觀軍裝十詠·袍》高啟 翻譯、賞析和詩意
《觀軍裝十詠·袍》是明代詩人高啟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軍裝中的袍子,通過對袍子的描寫,表達了對軍人的敬意和對戰爭環境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雕錦剪花團,三邊總認看。
尋常不肯著,風雪念兵寒。
這首詩詞的詩意主要圍繞著軍裝中的袍子展開。袍子是一種華麗的服飾,上面繡有精美的花紋,給人一種雕刻般的感覺。詩中提到了三邊,指的是邊防地區,表示這種華麗的袍子在邊防地區也能得到認可和贊賞。
然而,詩中也表達了一種矛盾的情感。詩人說尋常時并不愿意穿上這樣的袍子,這可能是因為袍子過于華麗,與平時的生活不太相符。但是當風雪來臨時,詩人卻會想起戰士們在嚴寒的環境中奮戰,這時袍子成為了一種象征,代表著軍人的堅韌和忍耐。
這首詩詞通過對袍子的描寫,展現了軍人的形象和戰爭環境的冷酷。袍子的華麗與軍人的堅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時也表達了對軍人的敬意和對戰爭環境的思考。整首詩詞簡潔而深刻,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觀軍裝十詠·袍》高啟 拼音讀音參考
guān jūn zhuāng shí yǒng páo
觀軍裝十詠·袍
diāo jǐn jiǎn huā tuán, sān biān zǒng rèn kàn.
雕錦剪花團,三邊總認看。
xún cháng bù kěn zhe, fēng xuě niàn bīng hán.
尋常不肯著,風雪念兵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