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李迪畫犬》 高啟
莫出東原獵,春來兔乳多。
作者簡介(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題李迪畫犬》高啟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李迪畫犬》是明代詩人高啟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畫中的狗,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狗的生動形象和情態。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矰兒偏吠客,花下臥晴莎。
莫出東原獵,春來兔乳多。
這首詩的意境主要圍繞著狗的形象展開。首句“矰兒偏吠客”描繪了狗在主人外出時,警覺地吠叫的情景。矰兒是狗的項圈,這里用來象征狗的忠誠和警覺性。第二句“花下臥晴莎”則描繪了狗在花叢中休息的場景,晴莎是指晴朗的草地。通過這兩句,詩人展現了狗的忠誠和警覺性,以及它們在自然環境中的舒適與自在。
接下來的兩句“莫出東原獵,春來兔乳多”則表達了詩人的勸誡之意。詩人告誡人們不要出去打獵,因為春天來臨時,兔子的乳汁豐富,不需要捕獵。這里狗的形象被用來象征人們的行為,詩人通過狗的角度來表達對人類行為的思考和勸誡。
整首詩通過對狗的描繪,展現了狗的忠誠、警覺和自在的形象,并通過狗的行為來反思人類的行為。這種以動物形象來寓意人類行為的手法,使詩詞更具意境和哲理性,給人以深思。
《題李迪畫犬》高啟 拼音讀音參考
tí lǐ dí huà quǎn
題李迪畫犬
zēng ér piān fèi kè, huā xià wò qíng shā.
矰兒偏吠客,花下臥晴莎。
mò chū dōng yuán liè, chūn lái tù rǔ duō.
莫出東原獵,春來兔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