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舊送別處》 高啟
別處愁猶在,鴛鴦不肯眠。
作者簡介(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過舊送別處》高啟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過舊送別處》是明代詩人高啟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離別時的愁緒和離情別緒。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前時送畫船,西港柳株邊。
別處愁猶在,鴛鴦不肯眠。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離別為主題,通過描繪送別時的情景和表達離別后的思念之情,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愁緒和離情別緒。
首句“前時送畫船,西港柳株邊”描繪了送別時的情景。詩人在西港柳株邊送別了某人,畫船象征著離別的船只,柳株邊則是送別的地點。這一句中的“前時”暗示了過去的時光,表達了詩人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
接著的兩句“別處愁猶在,鴛鴦不肯眠”表達了離別后的思念之情。詩人離開了送別的地方,但內心的愁緒卻仍然存在。詩中的“別處”指的是離別后的地方,詩人在那里仍然感到憂愁。而“鴛鴦不肯眠”則是借景抒情,用鴛鴦不肯合眼的形象來比喻詩人因思念而無法入眠。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離別時的愁緒和離情別緒,展現了詩人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離別后的思念之情。這首詩詞以其深情而含蓄的表達方式,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過舊送別處》高啟 拼音讀音參考
guò jiù sòng bié chù
過舊送別處
qián shí sòng huà chuán, xī gǎng liǔ zhū biān.
前時送畫船,西港柳株邊。
bié chù chóu yóu zài, yuān yāng bù kěn mián.
別處愁猶在,鴛鴦不肯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