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余雪詩》 沈約
南階褰綠葹。
玉臺新落構。
青山已半虧。
作者簡介(沈約)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邇言》、《謚例》、《宋文章志》,并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
《詠余雪詩》沈約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詠余雪詩》是南北朝時期沈約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陰庭覆素芷。
南階褰綠葹。
玉臺新落構。
青山已半虧。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雪后的景象。作者借助雪的形象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和對自然的觀察。詩中描述了陰庭(指庭院)上覆蓋著潔白的雪花,南階上的草叢被雪壓彎了腰,玉臺(指高臺或階梯)上的雪已經積得很厚,而青山的景色已經因為積雪而失去了一部分原有的美麗。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雪景的觀察和感受。通過描繪雪覆蓋的庭院、彎曲的草叢、積雪的玉臺和青山的減少,展現了雪后景象的變化和自然環境的寒冷。同時,這些景物也隱喻了作者內心的孤寂和失落。
詩中使用了一些富有意象的詞語,如“素芷”表示潔白的雪花,給人以清新的感覺;“綠葹”描述被雪壓彎的草叢,展現了雪的厚重和對自然的壓迫;“青山已半虧”描繪了雪覆蓋下山色的減少,給人一種蕭瑟的感覺。
通過這些描寫,作者把自然景物與自己的情感相融合,傳達出一種深情和憂傷的情緒。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傳達了作者對雪景的深刻觀察和內心的體驗,展示了南北朝時期詩人的細膩情感和精湛的藝術表達能力。
《詠余雪詩》沈約 拼音讀音參考
yǒng yú xuě shī
詠余雪詩
yīn tíng fù sù zhǐ.
陰庭覆素芷。
nán jiē qiān lǜ shī.
南階褰綠葹。
yù tái xīn luò gòu.
玉臺新落構。
qīng shān yǐ bàn kuī.
青山已半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