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川堂》 張舜民
河流便當城,峻嶺借為屏。
疑在金山寺,憑欄看北泠。
疑在金山寺,憑欄看北泠。
分類:
作者簡介(張舜民)

張舜民 生卒年不詳,北宋文學家、畫家。字蕓叟,自號浮休居士,又號矴齋。邠州(今陜西彬縣)人。詩人陳師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進士,為襄樂令。元豐中,環慶帥高遵裕辟掌機密文字。元祐初做過監察御史。為人剛直敢言。徽宗時升任右諫議大夫,任職七天,言事達60章,不久以龍圖閣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黨爭事,牽連治罪,被貶為楚州團練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過集賢殿修撰。
《濟川堂》張舜民 翻譯、賞析和詩意
《濟川堂》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張舜民。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濟川堂,
河流便當城,
峻嶺借為屏。
疑在金山寺,
憑欄看北泠。
譯文:
濟川堂,
河流像城墻一樣環繞著。
險峻的山嶺作為它的屏障。
仿佛置身于金山寺,
倚欄遠眺北泠。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名為濟川堂的地方,它位于一條河流旁邊,河水環繞著它,就像一座城墻一樣保護著這個地方。周圍的山嶺高聳,成為了它的天然屏障。詩人有一種錯覺,仿佛自己置身于金山寺,站在欄桿邊遠眺北泠。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展示了濟川堂的美麗景色。河流和山嶺的描繪增添了詩詞的壯麗氣息,給人一種寧靜和安詳的感覺。詩人在詩中運用了意境的手法,以金山寺和北泠為象征,表達了對自然的贊美和對遠方的向往之情。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將景色和情感融為一體,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讀者可以通過閱讀這首詩,感受到自然的壯美和詩人的心境,也可以從中體味到宋代文人對自然的熱愛和追求。
《濟川堂》張舜民 拼音讀音參考
jì chuān táng
濟川堂
hé liú biàn dāng chéng, jùn lǐng jiè wèi píng.
河流便當城,峻嶺借為屏。
yí zài jīn shān sì, píng lán kàn běi líng.
疑在金山寺,憑欄看北泠。
網友評論
更多詩詞分類
* 《濟川堂》專題為您介紹濟川堂古詩,濟川堂張舜民的古詩全文、翻譯備注、注釋釋文、拼音讀音、品鑒賞析、古詩詩意以及網友評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