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暉師影堂》 張籍
道場今獨到,惆悵影堂前。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題暉師影堂》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暉師影堂》是唐代張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日早欲參禪,
早晨想要修行禪法,
竟無相識緣。
卻沒有遇見有緣的人。
道場今獨到,
今天來到道場,
惆悵影堂前。
心中感到失望和憂愁。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早晨欲修行禪法,卻未能遇見志同道合的人。他獨自來到道場,站在影堂前,感到孤獨和失望。詩中抒發了詩人對修行的渴望,以及在追求禪宗境界時的孤獨和無奈之情。
賞析:
《題暉師影堂》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思考。詩人在清晨想要參禪修行,卻無緣遇見志同道合的人,這種孤獨和失望在詩中得到了生動的描繪。"影堂"象征著修行者的精神凈土,而詩人站在影堂前,表達了他對修行道路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詩情感真摯,表達了詩人對精神追求的熱望和對現實的無奈。通過對個人修行經歷的抒發,詩人反映出了一個尋求內心安寧與啟迪的追求者的心境。
這首詩詞在表達個人情感的同時,也具有普遍性。它讓讀者感受到了人類共同的追求和人生的孤獨與無奈。詩人以簡練而深沉的文字,將內心的情感與修行的追求相結合,使整首詩詞具有了較高的藝術價值。
《題暉師影堂》張籍 拼音讀音參考
tí huī shī yǐng táng
題暉師影堂
rì zǎo yù cān chán, jìng wú xiāng shí yuán.
日早欲參禪,竟無相識緣。
dào chǎng jīn dú dào, chóu chàng yǐng táng qián.
道場今獨到,惆悵影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