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觀潮》 廖行之

    江接東溟闊,潮從八月高。
    只應風捲浪,誰遣怒成濤。
    舟楫乘流迅,魚龍得意豪。
    瀛洲今不遠,好去釣金鰲。
    分類:

    作者簡介(廖行之)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號省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陽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進士,調岳州巴陵尉。未數月,以母老歸養。告滿,改授潭州寧鄉主簿,未赴而卒,時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經濟之學。遺著由其子謙編為《省齋文集》十卷,已佚。

    《觀潮》廖行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觀潮》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廖行之。這首詩描繪了壯闊的江潮景象,并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力量的贊嘆和對自身命運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
    江與東海相連,浩渺無垠。潮水在八月時高潮迭起。這翻滾的浪潮似乎是風所挾動,誰能控制它的怒濤呢?船只順流而下,快速如飛,魚龍在此自在翱游。遠處的瀛洲如今已近在眼前,我欲前去垂釣金鰲。

    詩意和賞析:
    《觀潮》以壯麗的潮水景象為背景,展示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壯美景觀。江潮洶涌澎湃,形成了一幅氣勢磅礴的畫面。作者通過描繪潮水從八月開始漲潮,表達了自然界的變幻和循環的規律。作者將潮水的漲落比喻為風所帶動,強調了人無法左右自然力量的巨大和不可抗拒。這種無法控制的力量使人感到渺小和無力,同時也讓作者對生命和命運產生了深刻的思考。

    詩中的船只順流而下,迅捷如飛,魚龍得意豪情洋溢,展現了自然與人的和諧共生。船只的迅速行進和魚龍的自在翱游,表達了人與自然相融合的美好愿景,以及人類在自然中尋求自由和快樂的追求。

    最后兩句詩中,作者提到了瀛洲和釣金鰲,瀛洲象征著一個美麗而神奇的地方,而釣金鰲則是傳說中的巨大魚龍。這里可以理解為作者對未知的向往和對未來的希冀,也可以理解為對遠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觀潮》通過描繪壯麗的自然景觀,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力量的贊嘆和對人生命運的思考。詩中展現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對自由和追求的渴望,給人以啟示和思考。

    * 此內容來自古詩詞愛好者,僅供參考

    《觀潮》廖行之 拼音讀音參考

    guān cháo
    觀潮

    jiāng jiē dōng míng kuò, cháo cóng bā yuè gāo.
    江接東溟闊,潮從八月高。
    zhǐ yīng fēng juǎn làng, shuí qiǎn nù chéng tāo.
    只應風捲浪,誰遣怒成濤。
    zhōu jí chéng liú xùn, yú lóng dé yì háo.
    舟楫乘流迅,魚龍得意豪。
    yíng zhōu jīn bù yuǎn, hǎo qù diào jīn áo.
    瀛洲今不遠,好去釣金鰲。

    網友評論


    更多詩詞分類

    * 《觀潮》專題為您介紹觀潮古詩,觀潮廖行之的古詩全文、翻譯備注、注釋釋文、拼音讀音、品鑒賞析、古詩詩意以及網友評論信息。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