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宿洺州》 白居易
蕭條歲除夜,旅泊在洺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除夜宿洺州》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除夜宿洺州》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家寄關西住,
身為河北游。
蕭條歲除夜,
旅泊在洺州。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白居易在除夕夜孤身旅居洺州的景象。他表達了身處異鄉的孤寂和思鄉之情,同時也反映了歲末時節的寂靜和冷清。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在除夕夜身處洺州的寂寥和孤獨感。首兩句"家寄關西住,身為河北游"揭示了作者身處洺州的原因,他是因為家庭的關系而在關西定居,但又因為種種原因而離開了河北,成為了一個旅游者。接下來的兩句"蕭條歲除夜,旅泊在洺州"則強調了這個時刻的特殊性,歲末的夜晚更加顯得冷清而凄涼。
整首詩以簡練的筆觸表達了作者的心情,通過對孤獨和離鄉的描述,詩中透露出一種哀愁和思鄉之情。白居易的詩作通常以平實的語言和真摯的情感聞名,這首詩也不例外。它以樸素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無奈,給人以深深的共鳴。同時,這首詩也展示了歲末時節的寂靜和冷清,給讀者帶來一種沉思和思考的氛圍。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真摯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在除夕夜孤獨旅居洺州的心情,同時也反映了歲末時節的寂靜和冷清。它展示了白居易獨特的筆觸和真實的情感,給讀者帶來一種深沉而思索的體驗。
《除夜宿洺州》白居易 拼音讀音參考
chú yè sù míng zhōu
除夜宿洺州
jiā jì guān xī zhù, shēn wéi hé běi yóu.
家寄關西住,身為河北游。
xiāo tiáo suì chú yè, lǚ pō zài míng zhōu.
蕭條歲除夜,旅泊在洺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