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別李處士》 王績
山中春酒熟,何處得停家。
作者簡介(王績)

王績(約590~644),字無功,號東皋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隋末舉孝廉,除秘書正字。不樂在朝,辭疾,復授揚州六合丞。時天下大亂,棄官還故鄉。唐武德中,詔以前朝官待詔門下省。貞觀初,以疾罷歸河渚間,躬耕東皋,自號“東皋子”。性簡傲,嗜酒,能飲五斗,自作《五斗先生傳》 ,撰 《酒經》 、《酒譜》 。其詩近而不淺,質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曠懷高致,直追魏晉高風。律體濫觴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際,無功實為先聲。
《山中別李處士》王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中別李處士
朝代:唐代
作者:王績
為向東溪道,人來路漸賒。
山中春酒熟,何處得停家。
中文譯文:
在向東溪道行去,人們的路逐漸破敗。
山中春天的酒已經熟了,哪里才能找到停留之處。
詩意:
這首詩是王績給李處士寫的別離之作。詩人通過描繪山中的景象,抒發對別離的無奈之情。詩中的“為向東溪道,人來路漸賒。”表明詩人正為了向東溪道而離去,而路途卻越來越荒涼。而“山中春酒熟”的描述,則表達了春天已經來到,山中的美酒已經釀成,詩人希望停下來品酒留宿,但卻找不到理想的家園。
賞析:
這首詩通過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別離之情。詩中的“東溪”是一個虛構的地名,具有象征之意,代表了一個詩人追尋理想的地方。詩人在離別的途中,路越走越賒,使人感受到一種孤單和無助,而“山中春酒熟”則構成了鮮明的對比,進一步襯托出詩人的無奈之情。整首詩雖然短小,卻通過樸素而含蓄的表達,將離別的傷感和對理想的追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以思考和共鳴之感。
《山中別李處士》王績 拼音讀音參考
shān zhōng bié lǐ chǔ shì
山中別李處士
wèi xiàng dōng xī dào, rén lái lù jiàn shē.
為向東溪道,人來路漸賒。
shān zhōng chūn jiǔ shú, hé chǔ dé tíng jiā.
山中春酒熟,何處得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