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研詩贈王欲》 陶弼
粗官不識字,好去伴詩翁。
作者簡介(陶弼)
陶弼(1015—1078)宋代詩人。字商翁,永州(今湖南省祁陽縣)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卒于神宗元豐元年。,年六十四歲。倜儻知兵,能為詩,有“左詩書,右孫吳”之譽。慶歷中(1045年左右)楊畋討湖南猺,授以兵,使往襲,大破之。以功得朔陽主簿,調朔陽令。兩知邕州,綏輯惠養,善政甚多。進西上閣門使,留知順州。交人襲取桄榔,弼獲間諜,諭以逆順,縱之去,終弼任不敢犯。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改東上閣門使,未拜,卒。弼的著作,本有集十八卷,今僅存《邕州小集》一卷,《四庫總目》傳于世。事跡見《豫章先生文集》卷二二《陶君墓志銘》。
《端研詩贈王欲》陶弼 翻譯、賞析和詩意
《端研詩贈王欲》是宋代詩人陶弼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端石如池狀的景象,使人感到它濕潤如云雨之通。詩人表達了粗官不識字的境遇,但他喜歡尋訪與詩人為伴。
這首詩通過對端石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自然景物的細膩觀察。端石如池狀,給人以濕潤之感,使人聯想到云雨的通透。這種景象不僅令人愉悅,也引發了人們對自然界的思考和遐想。
詩中提到的粗官不識字,暗示了當時社會上存在的官僚腐敗現象,有些官員對文化和知識缺乏關注。然而,詩人陶弼自己卻與這些官員不同,他喜歡尋找懂詩的友人為伴。這表明了詩人對文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追求,也反映出他對精神世界的重視。
這首詩以景物描寫為主線,通過對自然景觀的刻畫,展現了詩人對美的敏感和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同時,詩人的自我反省和對知識的渴望也為讀者提供了一種思考和反思的空間。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反思社會現象,表達了詩人對美的追求、對知識的渴望以及對人生意義的思考。讀者在欣賞詩意的同時,也可以從中汲取一些啟示,反思自身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
《端研詩贈王欲》陶弼 拼音讀音參考
duān yán shī zèng wáng yù
端研詩贈王欲
duān shí rú chí zhuàng, rùn yí yún yǔ tōng.
端石如池狀,潤疑云雨通。
cū guān bù shí zì, hǎo qù bàn shī wēng.
粗官不識字,好去伴詩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