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郊文武出入舒和之樂》 張九齡
福以德昭,享以誠接。
六變云備,百禮斯浹。
祀事孔明,祚流萬葉。
作者簡介(張九齡)

張九齡(678-740) :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南郊文武出入舒和之樂》張九齡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南郊文武出入舒和之樂
張九齡
祝史辭正,人神慶葉。
福以德昭,享以誠接。
六變云備,百禮斯浹。
祀事孔明,祚流萬葉。
中文譯文:
在南郊,文武等官員齊聚一堂,愉快地舉行慶典。
祝祭的儀式正式莊重,眾人慶祝人們和神靈的歡樂。
吉祥的福氣源自于德行的顯揚,享受祭祀的人要真誠地接受福祉。
六變是指天象的變化,百禮則是指各種儀式的充實。
祀事是指祭祀孔子像的活動,使得這個祭祀活動源遠流長,被萬代傳承。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唐朝時期在南郊舉行的祭祀慶典。它表達了人們通過慶祝祭祀,來祈求福氣和吉祥的心愿。
在這個莊重而又歡樂的場合,人們通過誠摯的心態和充實的禮儀,與神靈交流。他們相信福氣源自于自己的德行,并希望通過祭祀來獲得神靈的庇佑。
詩人以平實的語言和簡潔的筆墨,表達了人們對于吉祥和榮光的追求,同時也表達了對祭祀活動的敬意和尊重。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文字表達了豐富的意蘊。通過唐朝的南郊祭祀活動,詩人傳遞了人們追求吉祥和福氣的心理狀態。
詩中運用了對比和排比的手法,將祝祭的莊重和人神的慶祝形象描繪得淋漓盡致。并且通過提到六變、百禮和祀事孔明等細節,使整個慶典過程更加豐滿而有層次。整首詩語言簡練,節奏流暢,給人以舒暢的感受。
此外,詩中所表達的對于祭祀活動的重視和敬意,也展示了當時社會文化及宗教信仰的特點和特征,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
《南郊文武出入舒和之樂》張九齡 拼音讀音參考
nán jiāo wén wǔ chū rù shū hé zhī lè
南郊文武出入舒和之樂
zhù shǐ cí zhèng, rén shén qìng yè.
祝史辭正,人神慶葉。
fú yǐ dé zhāo, xiǎng yǐ chéng jiē.
福以德昭,享以誠接。
liù biàn yún bèi, bǎi lǐ sī jiā.
六變云備,百禮斯浹。
sì shì kǒng míng, zuò liú wàn yè.
祀事孔明,祚流萬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