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一○一首》 釋子淳
金輪那肯當堂坐,不用丹墀擊靜鞭。
《頌古一○一首》釋子淳 翻譯、賞析和詩意
《頌古一○一首》是宋代釋子淳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六國的和平景象,以及對圣明歲月的祝賀。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頌古一○一首》的中文譯文:
六國清平賀圣年,
珠檐高卷月明前。
金輪那肯當堂坐,
不用丹墀擊靜鞭。
詩意和賞析:
《頌古一○一首》以古代六國的和平繁榮為題材,通過描繪清平的景象,表達了對圣明歲月的慶賀和贊美之情。
首先,詩人描述了六國的清平景象。"六國清平賀圣年"這句表達了六國的安定和繁榮,也象征了和睦共處的時代。這里的"清平"可以理解為國家安定、社會和諧的狀態,"圣年"則意味著一個神圣而莊嚴的時刻。
接著,詩人運用了富有意象的描寫手法,描繪了一個月明如水的夜晚景象。"珠檐高卷月明前"這句通過珠簾高卷的描寫,形象地展示了明亮的月光從珠簾間灑下,照耀著前方的景物。這一景象給人以寧靜和安詳之感,營造出一種祥和的氛圍。
然后,詩中提到了金輪。"金輪那肯當堂坐"這句是對佛法的暗示,金輪作為佛教的象征之一,寓意著智慧和慈悲。這里金輪不肯當堂坐,可以理解為佛法不再需要居高臨下地指導,而是在清平的時代,人們自覺地秉持智慧和慈悲的精神。
最后,詩人以"不用丹墀擊靜鞭"來結束這首詩詞。這句詩意味深長,丹墀指的是皇帝的寶座,擊靜鞭則是皇帝在朝會上用來示意安靜的鞭子。這句詩表達了時代的和平繁榮,以至于皇帝都不需要使用它來維持秩序。這是對社會穩定和人民安寧的贊美,也展示了一個文明社會的成就。
總的來說,《頌古一○一首》通過描繪六國的清平景象,表達了對圣明歲月的慶賀和贊美之情。詩中運用了富有意象的描寫手法,展示了月明如水的夜晚景象和和平時代的寧靜氛圍。同時,通過金輪和丹墀的比喻,詩詞也傳遞了對智慧、慈悲和社會穩定的思考。整首詩以優美的詞藻和深刻的意境,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和諧繁榮的古代社會。
《頌古一○一首》釋子淳 拼音讀音參考
sòng gǔ yī yī shǒu
頌古一○一首
liù guó qīng píng hè shèng nián, zhū yán gāo juǎn yuè míng qián.
六國清平賀圣年,珠檐高卷月明前。
jīn lún nà kěn dāng táng zuò, bù yòng dan chi jī jìng biān.
金輪那肯當堂坐,不用丹墀擊靜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