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憶金均兩弟》 張九齡
孤云愁自遠,一葉感何深。
憂喜嘗同域,飛鳴忽異林。
青山西北望,堪作白頭吟。
作者簡介(張九齡)

張九齡(678-740) :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初秋憶金均兩弟》張九齡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初秋憶金均兩弟,江渚秋風吹到,離別他鄉的心情。孤雁孤云憂愁地從遠處來,一片落葉表達了何等深刻的情感。憂愁和喜悅總是伴隨著我,飛鳥的鳴叫突然從不同的林中傳來。青山西北方向延伸,讓我情有獨鐘地吟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張九齡懷念與金均兩位兄弟的初秋之作。作者在江渚地區感受到了清涼的秋風,但同時也想到了離別他鄉的心情。詩中的“孤云愁自遠,一葉感何深”表達了作者感受到的孤獨和無助,他孤零零地看著孤云和落葉,深切感受到了心情的寂寥。然而,詩中也透露出作者的樂觀積極態度,他說“憂喜嘗同域,飛鳴忽異林”,意味著憂愁和喜悅總是伴隨著他,而鳥兒的鳴叫聲突然從不同的林中傳來,給予了他啟示與安慰。詩末的“青山西北望,堪作白頭吟”,表達了作者對遠方青山的向往之情,他感嘆著時光的流逝,展望未來的歲月,也表達了他對艱難歲月的堅韌與抒情之情。
整首詩通過描寫初秋景色和離別的心情,傳遞了詩人對于人生的思考和對于時光流轉的感慨。作者以婉約細膩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對于離別、孤獨和時光的感慨與思考,通過對于孤云和落葉的描繪,表達出了自己的寂寥與無助。然而,他又通過描繪飛鳥的鳴叫和對青山的向往,表達了自己的樂觀積極態度,表達了對未來的向往與希望。整首詩既有哀思,又有豁達,展示了作者獨特的思想情感。
《初秋憶金均兩弟》張九齡 拼音讀音參考
chū qiū yì jīn jūn liǎng dì
初秋憶金均兩弟
jiāng zhǔ qiū fēng zhì, tā xiāng lí bié xīn.
江渚秋風至,他鄉離別心。
gū yún chóu zì yuǎn, yī yè gǎn hé shēn.
孤云愁自遠,一葉感何深。
yōu xǐ cháng tóng yù, fēi míng hū yì lín.
憂喜嘗同域,飛鳴忽異林。
qīng shān xī běi wàng, kān zuò bái tóu yín.
青山西北望,堪作白頭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