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恩寺避暑》 李遠
不覺清涼晚,歸人滿柳陰。
作者簡介(李遠)
李遠,字求古,一作承古,夔州云安(今重慶市云陽縣)人,大和五年(831)杜陟榜進士,官至御史中丞。李遠善為文, 尤工于詩。 常與杜牧、許渾、李商隱、溫庭筠等交游, 與許渾齊名, 時號 “ 渾詩遠賦”。
《慈恩寺避暑》李遠 翻譯、賞析和詩意
《慈恩寺避暑》是一首唐代詩詞,作者是李遠。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香荷疑散麝,風鐸似調琴。
不覺清涼晚,歸人滿柳陰。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夏日傍晚的景象,詩人去了慈恩寺避暑,感受到了涼爽的氛圍。詩中通過描寫香荷和風鐸的聲音來表達出夏日的清涼感。詩人在這個時刻,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夏日的舒適和寧靜,回歸自然。最后兩句表達了回歸的人們在柳樹的陰涼下,一同享受夏日的涼爽。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優美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夏日傍晚的情景,通過細膩的描寫以及對感官的描述,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所表達的涼爽和寧靜的氛圍。詩中的香荷和風鐸都是與夏日清涼相關的意象,通過疑散麝和似調琴的比喻,使得讀者能夠聯想到芳香四溢和悠揚的聲音,進一步加強了夏日的感覺。整首詩通過景物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寧靜涼爽的夏日景象中。
最后兩句則將詩人自己與歸人融為一體,表達了回歸自然、享受涼爽的愿望。歸人滿柳陰的描寫使人感受到了夏日中清涼的避暑之地,也表達了一種歸隱自然、追求寧靜的心境。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創造了一個清涼寧靜的夏日景象,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
《慈恩寺避暑》李遠 拼音讀音參考
cí ēn sì bì shǔ
慈恩寺避暑
xiāng hé yí sàn shè, fēng duó shì tiáo qín.
香荷疑散麝,風鐸似調琴。
bù jué qīng liáng wǎn, guī rén mǎn liǔ yīn.
不覺清涼晚,歸人滿柳陰。